彩88-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彩88-官网科研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我国人才发展的新趋势
发布时间:2017-08-24 09:59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8月15日第45期 阅读量: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我国正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省市也积极部署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形成前所未有的强烈需求。这不仅凸显了人才作为第一资源的极端重要性,也促使我国人才发展呈现出一些新趋势。

一、我国新动能领域人才竞争形势严峻

当前,国际国内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围绕着产业转型升级开展激烈竞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欧美发达国家为寻求经济增长新动能,纷纷调整产业发展战略。一方面积极培育以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另一方面通过实施新工业化战略,比如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德国“工业4.0”等,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高竞争力、智能化转型。我国也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国家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国家规划,各省按照中央要求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有所侧重地部署高端制造、高端化工、信息产业、能源原材料、海洋经济、现代农业、文化产业、医疗健康、旅游休闲、现代金融等重点产业。这形成了从国际到国内多层次、多领域的产业竞争格局。

更深一层看,产业竞争背后其实是人才竞争,而新动能领域人才竞争形势更为严峻。从新兴经济体层面人才流动情况看,虽然人才多边流动趋势显著,但新兴经济体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竞争力仍相对较弱。《2016年全球人才流动报告》显示,2014年以来,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的人才流动日趋平衡,年均50万人左右,能源、金融、建筑等传统产业已表现出被“拉平”的人才流动趋势,但以IT/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从新兴经济体流入发达经济体的比例为其反向流入的两倍(约10万人:20万人)。从我国人才竞争力情况看,虽然伴随经济实力的跃升,我国对世界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全球人才向中国流动及海外华人回流趋势增强,但我国人才竞争力,特别是新动能领域人才竞争力仍相对较弱。《2017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显示,我国在2017年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排行榜中处于第54位,远远落后于瑞士(1位)、英国(3位)、美国(4位)、瑞典(5位)等欧美发达国家,不及新加坡(2位)、日本(22位)、马来西亚(28位)、韩国(29位),甚至居于菲律宾(52位)之后。《2016年全球人力资本报告》也显示,我国在高精尖产业领域,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高技能人才、复合型人才供给跟不上变革步伐的现象会越来越突出。可以说,我国新动能领域人才竞争形势十分严峻。

二、高端激励将成新动能领域引才留才新趋向

面对新动能领域人才竞争的严峻形势,要想赢得先机、掌握主动,必须积极回应人才发展需求的变化。与动能从旧向新转换、产业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相联系,人才的需求和关注因素也向高端延伸。虽然高薪和福利仍是高端人才最关注的因素之一,但“有前景的职业发展道路”和“良好的员工发展环境”也是高端人才更为看重的因素。《2016中国人才趋势报告》显示,中国高端人才更重视职业发展,他们当中75%的人首先想了解雇主的文化和价值观,65%的人首先想了解薪酬福利,只有57%首先想了解产品或服务。与此同时,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中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大多具有“目标驱动”的特征,他们更倾向于把兴趣与职业发展融入到创新创业的过程之中,更加注重成就感和能够支撑其取得成功的人才团队、平台载体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一轮的人才政策竞争中,各省区市在总体上加强资金、福利和住房等方面政策导向的同时,一些省市还把激励内容向高端拓展。京沪两地适当放宽了股权激励政策,江苏、四川等省市赋予高校、科研院所等企事业单位科研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的自主权。此外,一些省市不只注重特殊待遇的提供,也注重培育适合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比如京沪粤苏浙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苏浙粤的产业链条培育政策等等。其实,在各省市不惜重金争夺人才的背景下,这种依靠资金、福利、住房等进行激励的长期效果将不断减弱,人才的稳定性和忠诚度将不断降低。与资金、福利、住房等待遇激励相比,诸如成果转化收益、平台和团队建设、人才服务等高端激励能够促进人才与团队、平台、产业深度融合,在实现人才自我价值和行业价值的过程中,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可以预料,谁能在高端激励方面抢占先机,谁就能在新动能领域人才竞争中赢得主动。高端激励将成为新动能领域人才争夺的关键筹码。

三、人才生态圈将成为新动能领域聚才育才新方式

过去是人才投资优先,现在是人才聚合优先。对于新动能领域的创新创业而言,更是先有人才聚合,才有产业链和价值链的延伸。在互联网时代和共享经济时代,人才聚合的核心理念不再是大家如何共同做一个饼,然后确定怎么分,而是在产业生态之中,人才会参与到整个产业的价值创造过程,参与做不同的饼,并参与价值的分享。以中关村3W咖啡馆为例,它集创业咖啡馆、孵化器、创业基金、品牌推广、人才招聘等于一体,是一个完整的创业生态体系和创业服务生态圈,其中双创人才是其核心要素。同时中关村3W咖啡馆也是一个开放共享的空间,其中有来自各行各业的创新创业者,他们能够分享各自的奇思妙想,进行思想碰撞,甚至能为解决创新创业中的难题提供新思路。这正是人才聚合效应的体现。

在新动能领域实现人才聚合,关键在打造优质的人才生态圈。尤其在人才生态圈不断凸显为产业生态圈驱动力的背景下,开展产业竞争和人才竞争,更需注重人才生态圈建设。打造优质的人才生态圈,其实就是要为人才成长、发展、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研修环境,通过打造平台形成人才聚集的规模效应。京沪等省市十分重视人才生态圈建设,纷纷打造各类成果转化中心,扶持产业人才聚集基地、创业基地、梦想小镇等一系列创新创业平台和事业发展空间,举办高端产业峰会、人才联谊会等,推动信息和资源共享,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积极打造开放共享的创新创业人才生态圈和命运共同体。与那些容易复制、效应短期的物质条件相比,创业环境、发展空间、服务保障等软环境,越来越受到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可以预见,在新一轮产业竞争和人才竞争中,人才生态圈将成为影响新动能领域人才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四、品牌后端竞争力将成为新动能领域人才争夺重点

我国人才工作十分重视品牌建设,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各具特色的人才品牌,比如“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等。与此同时,为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品牌,各省区市也加快推进“人才特区”建设,着力打造“人才综合管理改革的试验区”“人才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和“人才科研成果转化的先行区”,有力促进了人才与产业、平台的有效对接。但随着人才工作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各方面对人才品牌建设又形成许多新期待,对人才品牌效应的需求呈现向后端延伸态势。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第一,从注重数量向注重质量转变,更加注重人才品牌的内涵建设;第二,从注重科技研发延伸到注重产业化效果,更加注重发挥人才品牌在促进产业化方面的作用;第三,从注重人才使用扩展到注重人才示范效应,更加注重以才引才在人才品牌建设中的作用;第四,从注重评选向注重实用和评估转变,更加注重人才品牌建设的整体性、可持续性。

毋庸置疑,品牌是一面旗帜,品牌竞争力越强,就越能聚集更多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当前全国人才品牌建设方兴未艾、形式各样,人才的争夺越来越表现为人才品牌的竞争。京沪等先进省市在注重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也更加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开展人才品牌竞争。一方面,通过搭建各类人才交流平台,宣传推介人才品牌,提高人才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另一方面,通过购买人才中介服务,开展精准引才引智,提升人才品牌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更为重要的是,更加注重加强人才品牌后端竞争力建设,尤其是人才品牌在促进产业化方面的作用。可以预见,人才品牌后端竞争力,特别是促进产业化的能力,将成为新动能领域人才竞争的焦点之一。

总而言之,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我国新动能领域人才竞争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要想在新一轮产业竞争和人才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必须正视新动能领域人才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开展高端激励,构建人才生态圈,增强人才品牌后端竞争力,切实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强劲、可持续的人才支撑力。

本文是山东社科院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课题组成果。课题组成员:唐洲雁(组长)、杨金卫(副组长)、彭宗峰(执笔人)、祝晓书(执笔人)、张凤莲、黄晋鸿、崔凤祥、罗涛、李兰勇、毕伟玉、孙亚男、刘晴)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