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彩88-官网科研
    
新起点 新标杆 新作为
——2016年度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报告
发布时间:2017-06-21 10:29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6月15日第41期 阅读量:

编者按:

2015年,山东社会科学院与光明日报合作,共同推出《2015年度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报告》,首次对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智库发展的总体趋势、特点进行盘点分析,引起较大反响,并纳入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15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日前,在光明日报和南京大学智库评价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社会科学院已完成2016年度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报告,这里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2016年,注定是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出台了加强新型智库建设的实施意见,地方社科院在智库建设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目标定位更加清晰,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亮点纷呈、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智库治理体系日臻完善,服务决策发展成效显著,影响力话语权不断提升,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站在新起点。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将智库建设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联系起来,深刻剖析了当前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智库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以各种形式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举措,其中对地方社科院的工作,特别是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树立了新标杆。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作为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国家队”,经过一年的扎实建设与稳步推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培育智库发展内生动力,提升咨政建言能力,全方位服务中央决策,切实起到了引领我国新型智库建设的作用,极大提升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国际影响力,为推进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发展树立了新标杆,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地方社科院新型智库建设有了新作为。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定位,积极推进和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体制创新上狠下功夫,着力提升服务科学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出了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和学术价值的智库产品,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呈现出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崭新格局。

一、准定位、谋发展,激发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创新活力

(一)强化顶层设计,明晰发展目标

以习近平总书记“5·17”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参考借鉴国家高端智库试点经验,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湖南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制定本地智库建设《意见》或《方案》,组织开展高端(重点)智库建设试点工作,对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进行顶层设计。各地方社科院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与建设新型智库方面的思想认识上高度统一,特别是结合制定实施本单位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智库建设进行统筹布局和整体规划,提出了更加明晰的目标,向着“精、特、高”的方向发力。

1.强化精品意识,培育智库核心竞争力

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是有影响力的决策咨询精品成果。地方社科院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是推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性精品智库成果。地方社科院的根基在地方,只有把根扎稳了,才能在服务地方决策上有话语权,才能更好地体现研究特色和研究优势。因此,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首先要强基固本,立足地方,拿出地方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地方社科院按照地方党委、政府的要求,扎根地方,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精耕细作、精准发力,把研究重点放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将智库建设的目标定位为地方党委政府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思想库”“智囊团”。

北京市社科院提出建设具有“首都特色、首都风格、首都气派”的社会主义新智库,重点开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发展研究与评估、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与评估、城市治理政策(能力)研究与评估。

河北省社科院提出打造河北中心智库,重点打造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决策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创新驱动发展研究中心、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社会治理与党风廉政建设研究中心等五个专业智库研究中心,建设数据信息网络平台、社会科学评价平台、社会科学成果转化平台等三大平台。

湖南省社科院坚持以创新研究内容、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管理机制为抓手,紧紧围绕“建设马克思主义的坚强阵地、省委省政府的核心智库、湖南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的目标定位开展智库建设。

西藏社科院提出打造具有西藏特点的新型智库,立足特殊区情,牢牢掌握藏学研究的主动权,以关系西藏发展稳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以西藏社会发展和稳定为核心,充分发挥咨政建言、服务社会的“思想库”作用。

甘肃省社科院提出,打造陇原最具国内影响力的“特色智库、高端智库、智能智库”。

宁夏社科院明确职能定位,努力建设在全国有影响、西部争一流、宁夏有大作为的新型智库。

山东省提出打造新型智库建设高地,要求社科院等智库机构,推出有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的标志性智库产品。山东社科院据此提出要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坚强阵地、山东省意识形态重要阵地、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省地域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和山东省情研究评价中心等五个中心。

四川省社科院以“放眼世界、立足全国、服务地方”三位一体的发展思路为定位,注重突出四川特色,以建设“高端智库”为目标,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并报国家工商总局注册的“天府智库”,用作专报对策建议,同时培育和打造品牌;在“五个注重”上狠下功夫,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

2.突出地方特色,注入智库发展新动力

地方社科院在突出地方研究特色和研究优势,找到人才优势、研究优势、地域优势的发力点,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独特增长点方面有很多文章可做。地方社科院以打造立足地方、影响全国的高端专业化智库为努力方向,加大特色优长研究力度,打造智库发展新优势。

内蒙古社科院注重突出民族地区特色、打造知名学术品牌,下大力气优化和加强蒙古学、民族学、草原文化学等为代表的优势和特色学科。

辽宁社科院注重把握专业特色规律,发挥地方研究特色,打造“辽宁振兴发展中心”“朝鲜半岛研究中心”“辽宁抗战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四个各具特色的专业智库研究中心。

吉林省社科院进一步强化特色发展,着力建设“满铁”研究、高句丽渤海研究、朝鲜半岛研究等三个特色智库,做精、做强、做品牌。

福建社科院注重发挥台湾问题和华侨华人研究特色优势,围绕闽台深度融合问题研究、习近平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内涵及新形势下两岸关系发展研究等重大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广西社科院注重挖掘广西区域个性,实施特色智库创新计划,以优势特色学科支撑智库建设,将主攻方向定位在打造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南海非传统安全研究等优长研究领域。

3.瞄准高端定位,启动智库发展新引擎

不少地方社科院将智库建设定位在努力建设高端智库方面。把智库研究的重点放在与国家和地方的发展方向结合上来、放在与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需求结合上来、放在与决策部门的重点工作结合上来,积极推动智库研究成果成为地方发展思路,乃至上升为国家战略。它们以首批25家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为榜样,提出打造地方重点智库的发展目标,向智库建设的“国家队”看齐。同时,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谋划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推动智库建设向纵深发展。

上海社科院作为地方社科院中唯一一家进入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的智库,坚持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上海实践,认真开展各项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将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黑龙江省社科院以创建中国(哈尔滨)东北亚研究院为牵动,以品牌论坛、学术名刊、精品皮书、专业数据库为支撑,整合院内学术资源,进一步做实东北亚智库联盟,引进国际国内智库支持,争创国家级重点智库。

江苏省社科院智库的科研潜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正向着“建成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综合性智库”的目标奋力前进。

河南省社科院以建设专业化新型高端智库为目标,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为河南省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理论支持和智力服务。

云南省要求云南省社科院要切实发挥好为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的综合性高端智库的功能,当好全省新型智库建设领头羊,以更大的历史担当,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

(二)改革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实现从传统科研机构向智库的转型就必须推动体制机制改革,这已成为各地方社科院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共识。各地方社科院因地制宜、因事制宜,积极深化科研组织体制改革、完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拓展合作交流的广度深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激发科研活力、增强科研动力、强化科研合力、深挖科研潜力,有力地推动了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特色、地方特点的新型智库建设和研究。

1.深化科研组织体制改革,激发科研新活力

科学完善的科研组织体制是激发科研活力的关键所在。各地方社科院不断深化科研组织体制改革,围绕建设新型智库,在课题立项、研究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

江苏省社科院以标志性智库平台和标志性重大工程项目为龙头,促进院内不同学科和部门构建若干新型专业性智库平台,进一步整合研究资源,在综合性学科、交叉性学科、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等方面形成研究高地。院内智库平台与重大工程项目突破原有部门管理体制,建立首席专家主导的课题研究机制。

福建社科院成立智库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智库课题策划,协调智库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创新课题组织形式,建立能够直接承载智库职能的研究组织,鼓励开展跨学科、跨部门、跨专业的协同创新,全面推行课题组长负责制。

重庆社科院进一步完善“发展研究中心+政府部门+咨政专家”三方协同研究的工作机制,以发展研究中心秘书处为牵头单位,积极主动服务咨政研究,全程跟踪管理,协助咨政研究人员设计调研方案、联系调研点,组织安排专家座谈。

吉林省社科院建立以问题研究为导向,以跨部门、跨学科的大课题组为表现形式,以“首席专家+主要负责人”共同牵头和课题组成员竞争上岗的组织形式,以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为目的的科研体系。

黑龙江省社科院精准对接决策需求,把对策研究课题由省主要领导圈批课题一类扩展到“省委书记、省长圈批,省委常委、副省长圈批,部门委托和地市委托”四类,强化供需对接,全方位、多层次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决策。

湖南省社科院突出研究成果进实践进决策的导向,着力打造智库创新团队,完善智库创新机制,进一步加强课题组织、团队建设等内部管理机制改革,在服务决策中取得了新的成效。

2.完善科研考核评价体系,增强科研新动力

树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考核评价导向是激发智库研究人员创新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各地方社科院依据智库活动的特点和基本规律,坚持分类评价和重点评价相结合,在构建新型智库考核评价体系方面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充分发挥了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

北京市社科院制定出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高端智库成果评价办法》,按照高端智库成果的决策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媒体影响力、公众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制定具体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坚持用户评价、业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原则,建立科研立项评价、中期评价和结项评价制度,对智库参与人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严格评价奖励淘汰机制。

浙江省社科院积极推进成果评价机制创新,建立以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研成果评价办法。依据应用对策研究和基础理论研究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完善科研业绩分类考核办法。对上级交办和委托开展的研究课题及内部研究成果,在结题标准、成果认定、业绩考核等方面制订专门的规则。

山东社科院结合推进创新工程,进一步优化创新团队、创新岗位考核评价机制,针对智库成果特点,有针对性地分类建立智库成果评价考核机制,将决策咨询报告、舆情分析报告等智库成果和参加决策咨询论证、接受媒体采访等智库活动纳入创新团队、创新岗位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研究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福建社科院探索统筹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成果评价办法,加大决策咨询类成果在考核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对受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部委委托研究的不宜公开的研究成果,在结题标准、成果认定、业绩考核等方面予以特殊对待,由智库工作领导小组认定,可视为在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

贵州省社科院把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改革作为“靶点”,使科研质量成为“指挥棒”,在遵循公共评价体系的前提下,把质量作为评价体系的核心,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的质量体系和评价体系。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深挖科研新潜力

人才队伍建设是智库建设的重中之重,没有一流的人才,就没有一流的成果,更没有一流的智库。各地方社科院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各种方式汇聚高端人才、深挖科研人员才智潜力,积极打造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

湖北省社科院注重抓好首席专家(管理)推展计划、访问学者资助计划、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管理人才提升计划、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基地建设计划等五大人才工程。

河南省社科院强化研究所在培养青年科研人员中的责任和作用,督促各单位担负起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责任,吸纳青年科研人员参与重要学术活动、重大项目研究,帮助青年科研人员特别是新进科研人员提升研究水平。

山东社科院开展职称评聘合一改革,进一步改革完善专业技术岗位聘期考核与聘任工作,进一步细化考核和聘任业务量化标准,明确考核目标,全面推开专业技术岗位自主评聘,建立起竞争择优、能上能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

浙江省社科院紧紧抓住学科带头人、学术梯队、学科团队三个关键环节,实施“百名博士”计划、“外脑工程”计划、“151人才”培养计划、高端人才培育计划,探索“领军人才留任”计划,努力提升整体科研能力和水平。

宁夏社科院实施新型智库人才队伍建设工程项目,拓宽和优化高学历人才通道,建立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加大人才经费投入,培养和引进年富力强、功底扎实、政治和业务素质优良的高层次科研人才和管理人才,夯实新型智库人才支撑;依托重点学科、重大项目,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才、新型智库人才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人才。

广西社科院依托学科建设、智库网络以及决策咨询课题,围绕区域经济、社会、民族、文化、东南亚等特色优势领域,坚持“综中有专”,孵化壮大一批特色专业团队,形成决策咨询研究高层次人才聚集的小高地。

黑龙江省社科院广泛延揽精英,汇聚高端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聘请国内外精英人才为院名誉和特聘研究员,拓展和巩固国内外合作空间,提升了科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扩大了学术影响力,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出精品、彰特色,谱写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炫彩篇章

迎着智库建设的春天,各地方社科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扎实有效的改革创新,在服务决策、理论创新、开展重大领域和特色优势学科研究、智库自身研究与智库评价、智库传播和智库交流等方面多点推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纵深推进,服务决策重大成果

地方社科院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决策,做好党和政府的“思想库”“智囊团”,在重大理论问题、现实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其他重要问题上,及时为中央和地方党政机关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1.心系天下,放眼全国

地方社科院与国字号高端智库相比,在某些研究领域和综合竞争力上也有相对优势。一年来,他们注重发挥自身的地域区位和学科优势,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放到全国大局中来加以考量,积极为党中央、国务院建言献策。

国家批示表.jpg

湖北省社科院把“研究成果进入决策数”作为基本标准,来衡量智库的社会影响力,激励科研人员积极为党和政府建言献策,不断完善成果转化与传播机制,努力用最短的生产周期把最新的对策建议、调研报告及时报送到政府决策部门。2016年,该院先后有7项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

江西省社科院以理论创新工程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新潜力,以建立应用对策成果报送中央的渠道来拓展平台建设,紧紧围绕“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集中推出一批针对性强、操作性强、应用价值高的研究成果,2016年,先后有2项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有30项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还有18项成果被省部级党委或省部级行业主管部门采纳。

四川省社科院始终注重咨政服务,紧扣国家战略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和战略性政策研究,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献策。2016年,有1项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50多项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20多项成果被省部级党委或省部级行业主管部门采纳。

2.咨政建言,服务地方

分析、把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是地方社科院的突出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一年来,各地社科院把主要精力放到为地方党和政府提供咨政建言服务上,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有很多创新性和突破性成果。 

省部级批示.jpg

湖南省社科院把省委省政府关注的重大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突出研究成果进实践进决策导向,把握“一带一路”新定位,明确“三量齐升”新要求,坚持“五化同步”新路径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推出了一批既有实证数据支撑又有严密逻辑论证、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决策咨询价值的高端智库成果。2016年,先后有2项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有26项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

山东社科院深入推进创新工程,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决策咨询类成果面向实际需求,加大智库成果营销宣传策划,向实际工作部门、基层及企业等推广智库研究成果,充分实现成果转化,更好地服务决策、服务社会。2016年,先后有2项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有36项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多项成果被省部级党委或省部级行业主管部门采纳。

福建社科院健全决策咨询机制,让智库更多更便利地获取政务信息和研究课题机会,以“由上至下”和“由下及上”两种方式拓宽智库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不断提升决策服务水平。2016年,有1项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9项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超过80项成果被省部级党委或省部级行业主管部门采纳。

河南省社科院以创新带动决策咨询服务工作,引导科研人员主动更新知识,与国际前沿看齐,提高科研人员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进行研究的能力,从而提升服务决策的水平。2016年,有1项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5项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

云南省社科院坚持走专业化路子,明确主攻方向,做“长线”、练“内功”,形成自己的专长和优势,同时,突出问题导向、问题意识,以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把力量集中在重点题目上,把重点题目做深做透,提供更多专业、权威、高端的决策咨询服务,让智库的“对策”变为党和政府的决策。2016年,有1项成果获国家领导人批示,4项成果获省部级领导批示。

河北、广东、江苏等地方社科院也都发挥各自优势,在不同的领域、不同方面大展身手,为当地党和政府决策服务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获省级领导以上批示、被省部级党委或省部级行业主管部门采纳都达到数十项。

(二)立足前沿,理论创新取得新突破

双轮驱动、两翼齐飞,在做好决策咨询等应用对策研究的同时,地方社科院继续把理论创新放到智库建设的重要位置,深度解读中央精神,及时发出理论声音,积极申请并高质量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省级以上优秀成果评比中屡屡斩获大奖。

1.瞄准高端课题,实施定向发力

承担国家高端课题既是地方社科院勇于担当的重要表现,也是提升人文社科基础理论创新的重要抓手。一年来,各地方社科院紧紧扭住这个抓手,在理论创新方面定向发力、屡创佳绩。

 重点项目立项.jpg

 青年项目立项.jpg

鉴定优秀等次.jpg


上海社科院强调在智库建设的同时,重视理论的创新与提炼,做好智库建设与学科建设的双向互动,以智库建设带动理论创新,以理论创新融入智库建设,从而在一大批重大攻关项目和学科前沿系列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果。

江苏省社科院以重大工程项目带动理论创新,其中,重大工程项目“江苏文脉研究”,规划编撰出版江苏名人传、江苏文化史等多卷本大型系列丛书,打造标志性的重大成果。抓好高端课题申报,2016年,获得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较往年有显著提高。

四川省社科院围绕落实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阐释最新理论和政策,通过平台搭建、名牌打造,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鼓励科研人员申请国家课题,以课题为抓手推动理论创新。2016年,共获得8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社科院重点抓好高端课题申请,以此带动基础理论研究上新水平,《黑龙江通史》《黑龙江屯垦史》两大系列项目扎实推进,先后出版《哈尔滨犹太人图史》《黑格尔与哲学史》等25部著作,进一步加深学术积淀、扩大学术影响。

内蒙古社科院紧紧抓住“高层次立项”这一标准,严把质量关,认真做好课题申报的组织和指导工作,严把课题承担人学术水平关,确保课题立项的质量。在此基础上,还严格把好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关和“结项关”,通过优秀课题奖励机制,促进多出科研精品。

2.做好理论诠释,叫响智库声音

在做好理论阐释的情况下,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激扬思想活力,得到社会的认同,叫响社科院智库的声音,是智库建设义不容辞的责任。

山东社科院发挥自身优势,突出抓好理论创新。2016年,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求是》杂志等中央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21篇,有7项国家级课题获得立项,63篇高质量学术论文在C刊发表,30项成果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转摘,4项成果一举获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打响了理论创新品牌。

河北省社科院积极组织专家学者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求是》杂志等国家级重点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其中4篇刊发在理论版头条或作为专栏的开栏文章。

浙江省社科院深化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研究宣传,深化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积极在中央媒体组织刊发重要理论文章和研究成果,发出浙江社科理论界的声音。积极整合文化、历史、哲学、地方志等学科的研究力量,大力推进基础理论研究,努力打造“浙学”研究高地。

(三)突出特色,优长学科研究硕果累累

地方社科院的优势在于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相结合,既有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又有和实际工作部门密切联系的对策应用研究,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特色优势,特别是鲜明的地域特色优势。2016年度,地方社科院重大领域、特色优势学科研究结出丰硕成果。

河南省社科院推进中原特色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发挥特色基础理论研究优势,着力加强河南地方史、中原文化、河洛文化、姓氏文化研究。

湖南省社科院以打造“湘字号”社科品牌为重点,加强湘学和湖南历史文化研究,突出湖南思想文化史、湖南抗日战争史、湖南重要历史人物、湘学传统与当代湖南发展的研究,近年来,全院每年平均在C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

贵州省社科院实施以质量为中心的科研转型升级,形成了以阳明文化研究、三线建设研究、贵州佛教文化研究、抗战文化研究、苗族巫经文化研究等为重点的基础理论研究体系。

青海省社科院发挥“青海藏学研究中心”“青海丝路研究中心”“青海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研究中心的作用,整合社科资源,联合科研力量,按照“功能分设、深度交流、相互支撑”的原则,打破单位和学科界限,合作开展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和学术活动,扎实开展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将理论创新奠基在扎实的实践基础上。

山西省社科院不断加大山西文明史研究力度,突出晋商研究、三个文化研究等地方历史文化研究特色,逐步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的学科体系。

内蒙古社科院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优势学科是蒙古学,是内蒙古社科院的立院之基,也是推进基础理论研究为现实服务的前沿阵地。从学科布局上已构成对经济、牧区经济发展、政治学与法学、社会学、俄蒙研究、公共管理、城市发展等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应用对策研究领域的全覆盖。

浙江省社科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支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阳明后学文献整理与研究》和其他国家规划课题的研究工作,推进《浙江通志》和《浙江文化通史》编纂出版工作,支持科研团队努力将研究成果打造成可以传世的学术精品。

陕西省社科院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院、陕西省情研究中心、陕西县域经济研究中心等18个虚体研究机构,加强了经济、金融、农村发展、文化产业等应用对策研究,基本上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及其一些交叉学科。

新疆社科院形成了新疆地方史研究、民族研究、伊斯兰教研究、中亚研究、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研究等体现新疆特色和新疆社科院特点的优势学科,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学术研究专长、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学者。

(四)百花齐放,智库评价机制日益完善

对地方社科院智库的评价,影响力最大的当属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组织撰写的《中国智库年度发展报告》。其中地方社科院智库的评价由山东社科院承担。今年年初,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组织撰写了《2016年中国智库发展报告》。报告总体上延续了2015年度报告的特色风格,对2016年度中国智库建设情况开展综述性评价。2016年度报告继续保持去年形成的“总报告+分报告+附录”形式,总报告由“上编:2016中国智库建设与研究情况总体回顾+下编:2016中国智库建设与研究情况分析与建议”构成。分报告对党政部门智库、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党校行政学院智库、高校智库、军队智库、科研院所和企业智库、社会智库等七类智库年度发展情况分别进行专门分析,还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情况,媒体型智库新兴态势进行专门阐释和分析。附录部分由“2016中国智库大事记”“2016智库研究年度十大热点”等组成。

为做好地方社科院智库评价,山东社科院设计各种计量指标,作为对地方社科院智库评价的依据。为更好地掌握地方社科院系统新型智库建设成就,山东社科院课题组经过反复讨论,设计了《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综合数据调查问卷》。问卷共分智库成果、智库活动、智库平台、智库传播、国际合作、人才经费、智库建设、对策建设等8个部分,共设计了519个变量。课题组在全国社科院第十九届院长联席会议暨首届智库论坛期间,向全国地方社科院科研处长发放,得到了绝大多数地方社科院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我们地方社科院系统“自己人对自己作出的评价”。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仍有山西、吉林、上海、广西、新疆等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问卷尚未收到。课题组根据已回收的2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数据,就国家级批示、国家课题立项、省级社会科学评奖等指标展开排序。

上海社科院在全国范围开展关于中国智库影响力的调查研究,已连续出版了三年的《中国智库报告》,获得了政府部门、智库、学界,以及国内外媒体的热烈反应和积极评价。其中,系统影响力排名对部委直属事业单位智库、地方党政智库、地方社科院智库、高校智库、社会(企业)智库进行了分系统排名。2016年地方社科院系统影响力前10分别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重庆社会科学院 (重庆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山东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和光明日报智库研究与发布中心合作研发了“中国智库索引”(CTTI),这是我国首个智库垂直搜索引擎和数据管理平台,有46家社科院智库入选这一平台。其中,地方社科院占到31家,占比为64.7%,几乎所有省一级社科院都囊括其中。这充分体现了地方社科院以强烈的责任担当推动科研转型,不断推出精品研究成果,搭建智库平台,切实提升智库影响力,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此外,四川省社科院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联合推出了《中华智库影响力报告(2016)》,对包括地方社科院在内的232家智库机构进行了评价,并推出了分类影响力排名。

(五)多元推进,智库传播与影响独具特色

提高政策影响力和舆论影响力已经成为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智库传播是智库发展的引擎之一,智库产出的政策思想、方案只有获得足够的关注度和认可度,才能更为充分地转化为决策。过去多数地方社科院主要定位为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的传播范围有限,或长期“深居闺中”,难以发挥社会科学研究“经世致用”的社会价值。如今新型智库建设方兴未艾,多元推进智库传播能力建设已是提高智库影响力的关键之举,正如《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所提出的,智库要发挥“壮大主流舆论、凝聚社会共识,发挥智库阐释党的理论、解读公共政策、研判社会舆情、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积极作用”。

1.传统媒体持续发力

地方社科院智库在充分发掘其学术期刊、内刊、网站等现有传播手段最大潜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传播方式,传播能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河北省社科院通过新创刊的《智库成果专报》服务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截至2016年8月,已上报30期《智库成果专报》,其中有28期成果获得省级以上肯定性批示,批示率创历年新高。此外,作为中宣部舆情信息直报点,该院大力推动舆情监测分析重点实验室建设,向中宣部报送了一批舆情深度分析报告,多篇报告被采用,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提升了该院的政策影响力。

辽宁社科院通过《辽宁智库》《信息专报》等载体,及时向省委省政府和中央提供最新智库研究成果。2016年上半年,有16项研究报告获得副省级以上领导同志肯定性批示,其中党和国家领导同志批示有9项,超过2015年全年的总和,还有多项成果直接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规划和政策,为政府管理和公共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川省社科院创刊了《邓小平研究》,创办《当代社会科学(英文版)》期刊,填补了全国地方社科院英文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的空白。

山东社科院于2016年新创办的《经济动态与评论》《中国文化论衡》《中国海洋经济》《国际儒学论丛》四本学术集刊,每年的4月、10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致力于打造严谨、规范的智库成果传播平台。《山东社会科学报道》及时跟踪理论热点推出原创性文章,刊发了20多位全国地方社科院院领导的专题访谈,赠阅量达到了5000多份,成为社科理论界有广泛影响的专业报纸。

吉林省社科院继续办好《特色智库专报》和《社科成果要报》,积极拓展“两报”报送对象,推进“两报”向中宣部及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报送工作。鼓励研究人员形成多种形式的咨询成果,通过多种途径报送决策咨询成果。

2.新兴媒体快速发展

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载体的新兴媒体以其方便快捷、无处不在、个性多元和智能传播的特性,对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革。对新兴媒体的重视程度和运用能力, 已经成为决定智库传播成效和智库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地方社科院智库对新兴媒体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运用新兴媒体的能力不断增强。各地社科院相继建立新兴媒体智库传播平台,充分利用网站、APP、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博客等新兴媒体,宣传智库成果、智库专家、智库动态等。

北京市社科院开办“北京智库网”和“首都智库微信”平台,旨在打造集智库资讯、智库成果、智库课题于一体的高端信息发布平台,打造全方位、多功能、多领域、可移动的“互联网+”时代的北京新型智库平台。

山东社科院联合省内50多家智库,着力打造“山东智库联盟”品牌,山东智库联盟网站点击率不断提高。山东智库联盟微信公众号每天围绕一个主题推送5篇智库成果和理论文章,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安徽省社科院积极建设新型智库传播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发制作“江淮智库”APP、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筹建安徽智库信息资源和成果库,为智库研究成果和智力产品提供宣传平台。

江西省社科院建立“赣鄱智库”微信公众号,设立视频播报、社科报等栏目,宣传智库成果、提高智库影响力。

重庆社科院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智库网进行交流协作,为该院及重庆市新型智库建设搭建起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与开放合作平台。积极利用“重庆社科院微博”等新媒体,及时充分发布各类智库信息和智库成果。

四川省社科院开设天府智库英文网站,及时发布该院以及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促进学术研究成果“走出去”。开通中华智库研究网微信,开设智库要闻、成果发布、中国智库、国外智库、观点与实践等栏目。

河北省社科院依托河北省社科院院网、河北社会科学网、河北干部理论教育网三大平台,开设智库建设和智库成果宣传专栏,发布智库成果和智库信息,提高省内外影响力。

3.特色品牌日渐成型

各地社科院智库利用不同的地域优势、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打造特色传播渠道,品牌优势日渐形成。

上海社科院和上海市新闻办联合承办“世界中国学论坛”,旨在为海内外中国学研究界提供对话渠道和交流平台,反映中国学研究的动态与趋势,鼓励观点创新,推动学派共荣,增进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了解,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学术共同体。

黑龙江省社科院在中俄及东北亚合作领域的智库研讨会已办成品牌国际论坛。该院承办的“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合作高层智库论坛”“‘一带一路’与龙江全面振兴高层论坛”“‘一带一盟’建设与中俄人文交流合作论坛”,先后汇聚中俄两国以及日、韩、蒙、美、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各国的近500余名政府官员、智库专家和金融家、企业家参会,形成了智库传播交流品牌。

内蒙古社科院在“中国蒙古学学会”基础上持续耕耘,形成具备由“两会”(即“中国蒙古学学会”和“中国蒙古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两刊”(即《中国蒙古学》和《蒙古学研究年鉴》)构成的高端学术平台,为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和提升我国我区蒙古学在国际蒙古学学术界的“话语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目前,蒙古学学科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特别是有力支撑草原文化研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福建社科院集中力量办好《福建社科院专报》,将其打造成为展示智库成果的重要品牌。深化《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与预测蓝皮书》《福建文化发展蓝皮书》编研改革,将其打造成为体现该院智库优势的又一品牌。

湖北省社科院致力于品牌论坛(讲堂)建设。形成了中国长江论坛、长江中游城市群论坛、鄂韩合作论坛、“三农”论坛、湖北智库论坛、荆楚社科大讲堂等省内外知名传播平台,为湖北省智库传播能力和智库影响力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广西社科院出版的系列蓝皮书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民族、区域经济、农村、东盟等多个领域、多个学科,形成了“一所一皮书”的格局,并已成为广西智库品牌。

重庆社科院作为主要承办方承办的高层次、权威性常设论坛——“重庆发展论坛”,通过聚集国内外知名专家、业界精英、政府官员和主流媒体,全力打造了一个共商热点问题、畅谈各家观点、发布最新信息的高端互动交流平台,成为了推动学术交流和高层对话、展示重庆乃至西部形象、促进重庆对外交流与合作、推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一张都市名片。

(六)多点开花,国内国际合作交流蓬勃兴盛日益深入

开展学术合作交流,是提升成果质量、培养智库人才、开阔学术视野的重要手段,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独特作用。当前各地社科院智库开展学术合作交流的热情空前高涨,积极探索合作交流机制、建立合作交流平台和完善合作交流体系,为新型智库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1.合作交流途径不断拓展

各地社科院智库通过战略联盟、协议合作、建立分院等途径,积极建立合作交流关系,互相借鉴,共同提高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西藏、甘肃、广西、云南沿边九省区社科院,共同组成“中国沿边省区新型智库战略联盟”,以沿边开放发展为研究重点,进一步为我国沿边开放提供智力支撑,在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知识与信息分享等领域进行合作,提升决策咨询能力和水平。2016年7月,召开第五届中国沿边九省区新型智库战略联盟高层论坛暨内蒙古社科院分院工作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推进智库建设,服务开放发展”主题,深入交流了沿边开放发展和新型智库建设的经验与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智库联盟平台建设的方向。

河南省社科院先后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新郑市、修武县、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河南人民出版社、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美康惠管理咨询(河南)有限公司、郑州大学、中原银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11家单位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河南省社科院洛阳分院、偃师分院、巩义分院。

黑龙江省社科院在国内首创由中、俄、日、韩、蒙等国智库机构组成东北亚智库研究联盟,吸引国外智库12家,省外知名智库39家。联盟聚合中外智库资源,开展智库协作研究,掌握话语主导权、发声制高点,为区域内各国政府决策、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促进东北亚区域的合作交流,助力黑龙江省开放发展。

宁夏社科院坚持开放办院的思路,先后举办了西夏学国际研讨会、回族学论坛、中阿经贸论坛理论研讨会、国家战略中的西北发展论坛、中阿智库论坛等一系列国际和地区性会议,加强同国内外学术界的对话与交流。与俄罗斯、日本、阿联酋、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高等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

2.平台建设凸显优势特色

各地社科院智库坚持突出优势特色、整合优势资源打造“拳头产品”,搭建专业化、特色化合作交流平台,推动国内国际合作交流发挥应有作用。

江苏省社科院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在整合省社科院原有的区域现代化研究中心、区域经济发展中心、社会发展中心、社会政策所等区域现代化研究的优势科研资源组建而成。重点围绕江苏省区域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开展国情调研和决策咨询研究。区域现代化研究院依托省社科院研究团队,协同省委研究室、省政府研究室、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广东省等地社科院开展合作研究。

山东社科院主办第19届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暨首届智库论坛,此次会议的主题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创新工程,建设新型智库”,以“创新论坛”“廉政论坛”“智库论坛”三个分论坛的形式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交流。与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合作,着力打造“泰山智库讲坛”品牌,汇聚各方智库英才,共商新型智库发展大计。

湖北省社科院整合院内情报信息资源,组建信息情报研究中心。编印《要文摘报》《决策咨询快报》《湖北社会科学报》,管理湖北智库网、湖北社科院网。按照“统一、互联、共享、权威”的原则,以数据库和调查平台为基本架构,逐步积累和丰富研究资源,争取在5年内,将湖北省社科院建设成为湖北一流、国内知名的综合性数据调查、汇集、分析和信息发布中心,成为支持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研究的数据信息创新基地。

依托云南省社科院组建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推进南亚东南亚研究专业智库建设。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以坚定的历史担当,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党和政府工作大局。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成立以来,不断推进新型专业智库建设,已经取得明显的成效,成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

3.对外合作交流渐入佳境

拥有国际思维、全球视野和世界方略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目标。各地社科院纷纷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智库平台对话,吸纳海外优秀智库人才和学习借鉴国外智库的先进经验,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四川省社科院努力联动西部科研资源,联结南亚东南亚智库,支撑中国向南开放战略。先后成立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印度研究中心、以色列研究中心等专业机构,并整合相关科研资源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南向开发战略等,开展重大理论与现实研究。先后与波兰、印度、韩国等国家的科研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国际项目合作、人员交流与互访、国际会议举办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贵州省社科院国际交流初见成效,承办生态文明国际论坛贵阳分论坛、“太平洋战争与中美关系”研讨会,协办“非洲国家减贫与可持续发展官员培训班”赴贵州考察,建立贵州与瑞士比较研究中心开展相关研究等。

内蒙古社科院建设蒙俄研究中心,围绕“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等开展研究,把对蒙、俄,特别是对蒙古国研究提升到国内一流水平,成为代表国家层面处理我国与蒙古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双边关系等历史与现实问题,直接为中央决策提供高水平研究成果和咨询对策的高端智库之一。

河北省社科院积极加强与国内外智库的交流合作,成功主办了两届“河北省国际智库论坛”,来自美国、俄罗斯、中国社科院、地方社科院以及省内的智库专家交流了智库建设的经验,拓展了思路,深化了对智库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河南省社科院与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区域经济协会、国际区域协会中国分会,就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合作专题,于2016年10月在郑州举办中英“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论坛。中英双方的众多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英两国的合作路径、重点领域、关键项目、推进措施,以及“中英深化合作的路径与对策”“‘一带一路’建设与地方发展”等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讨论。

重庆社科院成立了对外学术交流中心,加强了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等机构的合作,成为中国欧洲学会中东欧研究分会的理事。通过参加国际国内理论研讨会、政策形势分析会等多种方式“走出去”。目前,已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印度、巴西、智利、匈牙利等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学术关系,并开展经常性学术活动。

三、瞄高端、准发力,推动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稳步发展

2016年,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成就、展示了新风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通过问卷调查、实际调研以及院际交流,我们也发现,目前社科院系统智库建设还存在一些需要重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体制机制上,在编制、人员、职称、经费、人才引进等多个方面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下一步需要在选人用人、经费管理、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地方社科院以更大的自主权,激发其内在活力,增加其内生动能。二是科研创新能力上,地方社科院向智库转型,应当正确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的关系,既要出思想,也要出思路,更要出人才,着力推出更多党委政府亟需、社会发展需要的“精准”服务决策成果和原创性学术成果。三是从治理体系来看,随着国家一系列科研体制改革政策的相继出台,科研单位深化改革去行政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地方社科院如何在这一轮改革中优化治理结构、完善治理体系,需要着眼未来长远发展做出新的研判和谋划,建立更加高效务实、运作有序、善治善为、独具特色的治理体系。四是从条件保障上来看,各地社科院通过积极发挥参谋咨询作用,坚持“有为有位”“有位有为”,政府的财政投入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基础条件建设和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但如何运用好这些支持条件和平台,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益,需要进一步探索。五是从对外交流和学术影响力来看,各地社科院对外交流不断加强,学术影响力也在逐步提升,但是如何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对外开放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外交流的层次和水平,提高地方社科院智库在国际国内的学术影响力,增加知名度和扩大话语权,需要进一步加强。

2017年,是我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重要一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一年。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应当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要求,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精准发力,坚持走高端、专业、特色、精品之路,深入推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党委政府重要“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在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启智开先、服务社会、对外交流等方面积极作为,努力争当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排头兵。

(一)秉持强化专业研究优势,推出适应决策需求和社会需要的智库产品

按照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要求,我国的智库必须有“特色鲜明、长期关注的决策咨询研究领域及其研究成果”。在各类智库中,地方社科院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近40年的积累锻造,有明确的研究领域、学科专业和特色定位、灵活的资源配置、明晰的服务指向。地方社科院智库要善于把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府的政策产品,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出好谋划良策;为社会提出新的思想观点和价值目标,引导公众舆论和社会走向;还要及时反映和汇集社会各种意见和需求,起到利益表达的作用。地方社科院智库要系统地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和方法,在宏观决策、战略规划、区域协作、行业发展、产业转型、成果推广、未来展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解决各类复杂的综合性问题提供方案。

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应当按照服务决策、适度超前的要求,根据自身研究专长和优势,制定中长期研究规划,确定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形成持续跟踪研究的长效机制。在研究工作中,既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也要重视应用对策研究,加强政策模拟仿真、政策背景分析研究,推进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技术手段创新和跨学科平台建设。同时,地方社科院智库还要加强与有关决策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了解重大决策需求和信息,积极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论证会、座谈会、协商会、听证会等活动,拓宽决策咨询服务的方式和范围;与实际部门开展合作研究,提高政策研究、评估、解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准确性,集中优势力量攻关,完成有关部门交办的研究任务,按时提交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报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深入开展实地调查研究和数据抽样调查,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充分获取第一手数据资料,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坚实支撑;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加强专业数据库、案例库和信息系统平台建设,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技术保障等。

(二)积极依托人才智力优势,着力培养智库领军人才和专家学者队伍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也是智库建设的基础条件。地方社科院智库,应当具有一定数量国内知名的专业领军人才和数量相当、结构合理、熟悉省市区情况的专职研究人员。新型智库的宗旨是服务党和政府决策,政策研究咨询是重要的主攻方向,要打造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这就要求智库人才熟悉党委政府日常运作和政策制定,具备娴熟的应用对策研究素养和深厚的学术理论素养。作为地方社科院智库的专家学者,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富有战略思维和创新精神,努力成为应用对策研究和决策咨询方面的专家。地方社科院智库的专家学者,还应当及时了解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和关心关注的重点工作,熟悉了解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工作任务的实际落实情况,为承担政策研究、决策评估、政策解读等奠定基础。地方社科院智库,可以通过项目投标、接受委托等方式,主动将研究领域、研究专长对接党委政府决策所需,立足公共利益、社会利益思考问题,善于提出在现有条件、现有政策下,始终立足体制内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作为战略问题和应用对策的研究机构,地方社科院智库应当要求其专家学者能够综合运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知识,具备深厚的学术素养,还要注意跟踪当代前沿理论和党委政府的重大战略、重大决策,跟踪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及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研究,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新信息、生产新知识、提供新思路。另外,要深化社科院智库人才岗位聘用、职称评定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以品德、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政策;探索有利于智库人才发挥作用的多种分配方式,建立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薪酬制度;还要加强智库专家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建设,引导其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信息安全意识、保密纪律意识,积极主动为党和政府决策贡献聪明才智。

(三)立足用好地域区位优势,建设适应智库发展需要的调研基地和特色学科

建设地方社科院智库,服务于党和国家战略决策和地方党委政府决策,既要“顶天”,也要“立地”,需要智库专家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联系群众,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真才实学的对策建议。因此,需要建立一定数量的比较固定的调研基地、一定数量的重点学科和研究平台。地方社科院智库要加强与党政部门的交流,通过挂职任职、基层锻炼、蹲点调研等方式深入一线,使社科院的专家学者既能够掌握国情党情政情社情的第一手资料,又能够了解决策程序和过程,身临其境参与决策。调研基地的设立应当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决策服务平台建设,不断提高调研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资料,更好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服务。调研基地应当及时提供本地区、本单位、本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工作动态,总结贯彻落实党委政府重要政策中的经验做法,反映工作中发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党委政府拟出台的重要政策、重要决策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协助和配合完成地方高端智库有关课题调研任务。对调研基地报送的情况、经验、建议等,地方高端智库应当及时予以总结、归纳,呈报相关部门和领导同志决策参考。另外,地方社科院智库还需要重视学科建设和特色研究平台建设。在学科建设与发展方面,坚持有守有为、错位发展、通过调整巩固、转型升级、拓展充实、合作融合、交叉创新等,完善学科建设机制,优化学科结构,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结构合理、优势突出、立足学术前沿、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学科。在研究平台建设方面,要结合地方社科院智库的实际特点,建立一些具有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的研究中心、研究分院等。通过建立研究平台,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支撑智库建设和发展,走协同、联合和创新之路,切实发挥好地方社科院智库在服务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着力打造数据资源优势,建立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系统

科研方法和科研手段创新,既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影响地方发展和政府决策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相互交织,迫切需要地方社科院智库开展战略性、前瞻性、系统性、综合性、储备性研究,推出一批现实性强、操作性好、公信度高、影响力大的创新性决策研究成果,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服务。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普及,现代科学的发展也日益呈现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趋势,地方社科院智库研究需要在运用传统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基础上,注重吸收借鉴自然科学的定量分析、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根据特定的研究目的和不同研究课题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同时,地方社科院智库的专家学者也要积极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数学模型等现代信息手段,在大数据条件下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正如中办、国办《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所指出的:“重视决策理论和跨学科研究,推进研究方法、政策分析工具和技术手段创新,搭建互联互通的信息共享平台,为决策咨询提供学理支撑和方法论支持。”基于此,地方社科院智库要在现有的资料信息和研究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建立自己的或者联合建立功能完备的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和资料信息的共建共享,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和信息支持。

(五)深入挖掘系统集群优势,建设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是智库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智库创新体系的重要体现,是智库工作者交流思想、沟通信息、推进创新的重要源泉。建设地方社科院智库,必须重视学术交流平台建设,发挥学术交流平台的应有作用。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应当围绕我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学术界的前沿问题,通过举办各类论坛、研讨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宣传、推介、转化新型智库的各类成果。可以在现有社科院学术交流平台比如各类专业性论坛、蓝皮书发布会等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更多的全国性、区域性、学科性的交流平台,为地方社科院智库专家学者提供多层次、宽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为智库成果的转化提供更加务实有效的宣传推介渠道。按照《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还必须加强对外传播能力和话语体系建设,提升我国智库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地方高端智库应当积极建立与国外智库交流合作机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智库平台对话。要加强智库成果对外交流和传播平台建设,发挥智库在对外开放和国际文化交流中的独特优势,提升地方高端智库的竞争力和影响力。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与国内外著名研究机构、智库、企业等共同合作开展重大项目研究,提升地方统筹利用国内外各类智库资源和专业人才的能力。要规范简化智库外事活动管理、中外专家交流、举办或参加国际会议等方面的审批程序。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国内外智库的先进经验。

(六)充分发挥咨政建言优势,构建稳定通畅的科研成果报送和转化渠道

智库是出成果、出人才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智库成果形成以后,应当通过一定的渠道报送,推动成果转化,影响决策,服务发展。地方社科院智库,应当依托自身特有的优势资源,搭建更多平台,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智库决策咨询研究成果报送和转化应用渠道,拓展智库决策咨询研究领域,有效实现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结合,为各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咨询服务,努力将智库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大化,提升智库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水平。要探索建立智库成果收集整理、审核报送、成效反馈制度,汇编智库成果专报,定期报送党委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拓宽成果应用转化渠道,提高转化效率。探索建立智库成果政府采购制度,通过项目招标、政府采购、直接委托、课题合作等方式,向地方社科院智库购买相关优秀研究成果,吸引各方面专业人才和智力资源向应用对策研究前沿领域集聚。建立智库研究成果传播平台,开通网站、微信,举办各类媒体吹风会、成果发布会、研讨会、高端论坛和宣讲会等活动,宣传解读重大政策和智库最新成果,使地方社科院智库成为社会大众获得政策信息和评论的权威来源,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强智库成果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管理,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智库自身对拥有的品牌、专利、著作权要及时采用法律手段予以保护。设立地方“智库研究优秀成果奖”,突出奖项的评价导向功能,将评奖要求与标准体现到课题研究、政策咨询、项目评审、人才评价等各个方面,完善以质量创新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评价办法,构建用户评价、同行评价、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指标体系。

(七)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优势,逐步完善智库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

随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不断推进,我国智库将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地方社科院智库也要建立健全治理结构及体制机制。我国的官方智库很多由科研院所或高校转化而来。目前,高校的法人治理结构已逐渐完善,而科研院所通常为事业单位,由党委政府进行全方位管理,发展的能动性与自主权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未来将建立健全智库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充分发挥首席专家和领军人才的示范带头作用;地方社科院智库也将逐步“去行政化”,不再设行政级别,建立权责明晰的法人治理结构。地方社科院智库成为法人主体后,政府将逐步减少对智库的微观管理,将过去双方的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法治框架下的委托——代理关系,从过去的重过程管理逐渐向重目标管理转变;对智库的绩效考评由过去的政府决定转变为第三方评估,评估结果作为确定预算、负责人奖惩与收入分配等的重要依据。今后,地方社科院智库将更大程度地实现自主创新、自主发展。如在人才使用权方面,人员流动困难等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智库人才将有更多机会到党政机关任职、离岗创业或在企业兼职取酬;人才管理权方面,智库在岗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调整、绩效工资分配、项目经费管理等方面将自主决定;在职称评聘权方面,智库将自主评聘职称,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可职称直聘,智库人才申报职称评审渠道将更加畅通;在科研经费使用权方面,将突出知识价值导向;在科研成果的所有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方面,智库人员享有的科研成果权益将得到法律保障,享有权益比例将大幅提高。另外,随着地方社科院智库自主权的扩大,智库间的人员流动渠道将更加畅通,科研合作将日益增多,可依据市场规则,组建公开透明的竞争平台,明确招投标标准和规则。基于此,地方社科院智库,也要积极适应治理现代化的需要,推进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促进地方社科院智库健康有序发展。

(注:本报告参考借鉴了2016年全国社科院院长联席会议暨首届智库论坛和地方社科院智库建设问卷,以及其他相关材料,得到了中国社科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科院的大力支持。

因山西、吉林、上海、广西、新疆等5家社科院问卷调查数据尚未反馈,本报告收录上述社科院内容来源于各类会议交流材料或网络数据。

本报告在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研究员的具体指导下,由山东社会科学院“2016年地方社科院系统智库发展报告”课题组研究撰写。

执笔人:杨金卫、崔凤祥、王颖、李兰永、张勇、彭宗峰;统稿人:杨金卫、崔凤祥)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