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彩88-官网科研科学研究资政建言
    
李述森: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不同演变轨迹的比较
发布时间:2013-04-01 00:00  作者: admin        来源: 《东岳论丛》2011-02 阅读量:


在传统上,我们一直将列宁主义称作是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结晶,从而也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固有的观念: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二者在逻辑上和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今天看来,这样一种观念已经有反思的必要。本文通过对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 主要在社会主义理论学说方面) 不同演变轨迹的比较,试图证明这样一个结论: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演变趋向: 从空想到科学


         马恩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学说始终存在着空想与科学两种成分,然而这种两种成分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直处在一个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中: 起初是空想性的成分占主导,科学性的一面较弱;后来是空想性的成分逐渐弱化,科学性的一面逐渐增强;到马克思尤其是恩格斯活动的晚期,科学性的成分终于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 一) 1840 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的因子,但空想性成分占主导。
        19 世纪上半叶,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在西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英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生产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欧洲大陆上的法德等国,资本主义因素快速增长,工业革命陆续展开,经济实力迅速提升。马恩走上理论研究和社会活动之初,注意到了这一事实,进而对资本主义在创造生产力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不过,从总的情况来看,马恩最初的思想较之于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学说并没有表现出很大的超越。如果说空想社会主义者竭力从道德上否定资本主义制度,并对未来的美好社会作出理论上的勾划,那么马恩也没有摆脱这样一种局限性。“马克思对他周围的剥削制度和雇佣奴隶制的憎恨,不仅是理智上的和哲学上的憎恨,而且是他个人感情上的憎恨”。例如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就这样评论说:资产阶级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而工人们则“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这种专制制度越是公开地把营利宣布为自己的最终目的,它就越是可鄙、可恨和可恶”。
        基于上述道德立场,因而当欧洲资本主义还只是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时,马恩就将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提上了日程: “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 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并且强调,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此后,马恩还曾对在《共产党宣言》中初步提出的不断革命思想作过系统的发挥,急于过渡到无产阶级革命,并将资本主义的每次危机都看作是资本主义即将崩溃和无产阶级革命即将来临的征兆。
         ( 二) 1850 至1880 年代的马克思主义:空想性与科学性此消彼长。
       1850 年后,马克思在对1848 年革命的反思中,开始重视经济条件对无产阶级解放进程的影响,标志着马
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中科学性成分的增长。他在总结法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时认识到,法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所以失败,主要原因还是经济条件远未成熟,法国仍是一个小农国家,无产阶级还没有实现广泛的民族存在。由此他得出结论说: “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有可能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还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一切想阻止资本主义发展的反动企图都会像民主主义者的一切道义上的愤懑和热情的宣言一样,必然会被这个基础上碰得粉碎”。
        此后,马克思加深了他的经济学研究,进而对资本主义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如果说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侧重于强调“两个必然”,那么到1850 年代末,他也提出了“两个决不会”: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在1867 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他更进一步申明: “我决不用玫瑰色描绘资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过这里涉及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我的观点是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一种自然史的过程”。
       伴随着认识的深化,马恩也不再强调暴力革命的普遍适用性。马克思在1872 年的一次演说中指出: “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断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到处都应该采取同样的手段。我们知道,必须考虑到各国的制度、风俗和传统; 我们也不否认,有些国家,像美国、英国,如果我对你们的制度有更好地了解,也许还可以加上荷兰,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
        1874 年恩格斯受马克思委托写的批判俄国民粹派的文章《论俄国的社会问题》,可以看作是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对实际问题分析的典型范例。恩格斯在该文中强调,“只有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发展到甚至对我们现代条件来说也是很高的程度,才有可能把生产提高到这样的水平,以致使得阶级差别的消除成为真正的进步,使得这种消除可以持续下去,并且不致在社会的生产方式中引起停滞或甚至倒退。但是生产力只有在资产阶级手中才达到了这样的发展程度……谁竟然断言在一个虽然没有无产阶级然而也没有资产阶级的国家里更容易进行这种革命,那就只不过证明,他还需要学一学关于社会主义的初步知识”。
        然而,这一时期,空想性的成分在马恩的思想中仍很突出。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仍然充满着深刻的道德控诉,给人的印象是资本来到世间似乎是一件很不幸的事情。另一方面,马恩也时常论证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可避免性,对社会主义革命充满了期待。在巴黎公社时期,出于同情和愤怒,他们更是对巴黎工人的革命举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突出强调了通过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必要性。与此同时,马恩晚年对俄国革命的期待也是他们希望避免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尽快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鲜明例证。
         ( 三) 1890 年代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性成分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本文所说的科学性与我们一般所理解的科学性有一定的区别。通常我们说马恩创立的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学说的时候,是指它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两大发现为基础的。本文的立足点是,符合现实的、可操作的就是科学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恩格斯晚年的一系列论述都使马克思主义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科学性的水平。
        首先是承认资本主义发生了变化。在恩格斯眼里,资本主义不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甚至是变得越来越坏的制度,而是变得富有弹性和更加文明了。他在1892 年《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德文第二版序言中写道: “本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列宁主义:不同演变轨迹的比较书所描写的情况,至少就英国而言,现在在很多方面都已经成为过去。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规律之一……就是: 资本主义生产越发展,它就越不能采用作为它早期阶段的特征的那些小的哄骗和欺诈手段”。“企业规模越大,雇用的工人越多,每次同工人发生冲突时所遭受的损失和营业困难也就越多。因此,工场主们,尤其是大的工场主们,就渐渐感染了一种新的精神。他们学会了避免不必要的纠纷,默认工联的存在和力量,最后甚至发现罢工发生得适时的罢工是实现他们自己目的的有效手段”。由此,劳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英国工厂主越来越了解到,“没有工人阶级的帮助,资产阶级永远不能取得对国家的完全的社会统治和政治统治。这样,两个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就逐渐改变了。从前让所有工厂主望而生畏的工厂法,现在他们不但自愿地遵守,甚至还容许把它推广到所有工业部门中去。从前被看作恶魔现形的工联,现在被工厂主们当作完全合法的机构……”。
        其次是对资产阶级普选制度、议会制度进行了重新评价。恩格斯在1884 年写《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时曾说普选制除了作为“测量工人阶级成熟性的标尺”外,“不能而且永远不会提供更多的东西”。但在晚年看到英国工人政党在选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后,他这样描述道,“工人为此所表露出的欢欣鼓舞是无法形容的。他们第一次看到和感觉到,如果他们为了自己阶级的利益而利用自己的选举权,就能获得什么东西”。谈到德国的情况,他总结说,“由于这样有成效地利用普选权,无产阶级的一种崭新的斗争方式就开始发挥作用,并且迅速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结果弄得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世界历史的讽刺把一切都颠倒了过来。我们是‘革命者’、‘颠覆者’,但是我们用合法手段却比用不合法手段和用颠覆的办法获得的成就要多得多”。
        再次是对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方式作了重新定位,基本上放弃了暴力革命的想法。恩格斯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证暴力革命已经不可行了,无产阶级只能或已有可能通过和平方式能取得政权。首先他认为“这里斗争的条件也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旧式的起义,在1848 年以前到处都起过决定作用的筑垒巷战,现在大大过时了”。其次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发展已使和平获得政权有了可能: “可以设想,在人民代议机关把
        一切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只要取得大多数人民的支持就能够按照宪法随意办事的国家里,旧社会有可能和平长入新社会,比如在法国和美国那样的民主共和国,在英国那样的君主国”。
        当然,恩格斯即使在晚年也还没有彻底肃清自己思想中空想性的残余。他没有完全放弃暴力革命的思想,只是将主动的暴力革命变成了被动的、自卫性的暴力革命( 回击资产阶级挑起的暴力行为) ; 还坚持资本主义崩溃论,时常描绘两大阶级决战的场景; 也仍然希望来自东方的革命能推动西方革命的发展。


 二、列宁主义的演变趋向: 从科学到空想


         列宁主义也经历了一个自身发展演变的过程。最初可以说科学性的成分占有较大的比重,但后来,空想性的因素则占了绝对优势的地位。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比,列宁主义的演变在时间上是短暂的,在程度上是剧烈的。
         ( 一) 19 世纪末至1905 年革命前的列宁主义:科学性与空想性并存。
        19 世纪末期,沙皇俄国总体上仍是一个前资本主义的国家,与西方相比,在社会结构上要落后几百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承认俄国现实国情的社会主义学说,才算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而这时的列宁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正视俄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的。
        列宁在同民粹派的论战中曾多次强调俄国中世纪式的落后性和资本主义的进步性。“俄国中世纪的半农奴制度的残余还异常强而有力( 比西欧) ,它象一幅沉重的枷锁套在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身上,阻碍着一切等级和一切阶级的政治思想的发展”。“可以肯定地说,没有哪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会有这样的情况: 在对拥有20000 工人的将近9000 个小作坊的调查中,会发现生产者如此惊人的分散和落后,共有财产的事例只有几十个,3 - 5 个小业主联合起来购买原料和销售产品的事例还不到10 个! “我们幸而看到,资本主义在一天天地摧毁着宗法式的手艺及其自给自足的小业主的地方局限性,一天天地破坏着狭小的地方市场( 它们支持着小生产) ,而代之以全国的和全世界的市场……”。他指责民粹派“异想天开地打算阻止目前的经济发展,妨碍资本主义的进步,援助在同大生产战斗中已经疲惫不堪的小生产”,说“民粹派分子从自己浪漫主义的、小资产阶级的观点出发同资本主义作战,便把任何历史现实主义都抛弃了,总是把资本主义的现实同对前资本主义制度的虚构加以比较”,认为俄国应该走西方走过的道路: 民粹派分子“以惊人的轻率态度对待西欧文化的许多成就……,竭力想出一些借口不对俄国资本主义作出人们曾对欧洲资本主义作出过的结论……”,而面向欧洲的人们则“力图欧化俄国,相信俄国会吸收全欧的文化,关心把这个文化的各种设施移植到我们这个一点也不独特的土地上来”的做法则给予肯定。
        在政治方面他也承认俄国的落后性和欧洲的进步性。“正象农奴制度下农民没有公民自由一样,俄国人民直到现在还没有政治自由”,而“在欧洲其他一些国家,工厂的工人和种田的雇农都能进入国家杜马( 议会) : 他们在全体人民面前自由地讲工人的贫苦生活,号召工人团结起来为更好的生活而斗争。谁也不敢出来阻止人民代表的这种讲话,哪个警察也不敢用指头触动他们一下”。
        然而,此时的列宁思想也存在另一面,即从道德上否定资本主义、将其主要看作是一种剥削制度和力求早日消灭它的一面。他很早就这样谈论商品经济和资产阶级: “……商品经济把‘人民’和‘农民’分裂为无产阶级( 破产而变成雇农) 和资产阶级( 吸血鬼) ,就是说,正是这个商品经济在变为资本主义经济”。“现在,金钱成了支配力量。为了钱,就是同村团的人,互相之间也象恶兽一样厮打……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村社的联盟,而是反对金钱权力、反对资本权力的联盟,是各个村团所有农村劳动者同无产农民的联盟,是所有贫苦农民和城市工人为了既同地主又同富裕农民作斗争而结成的联盟”。他认为富裕农民是和资产阶级一样的: “富裕农民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雇用雇农和日工。富裕农民象地主一样,也是靠别人劳动过活的。他们象地主一样,之所以发财致富,是因为农民大众受穷和破产”。
        基于以上原因,列宁当时就要社会民主党人和工人阶级在同激进民主派一道去反对专制制度的同时,“又要时时刻刻使工人阶级记住: 反对这一切制度的斗争,只是作为促进反资产阶级斗争的手段才是必要的;工人需要实现一般民主主义要求,只是为了扫清道路,以便战胜劳动者的主要敌人即资本”。他同时也教导农民说,“不同城市工人一起进行斗争去反对整个资产阶级,就是让自己永远受穷受苦”。
        ( 二) 1905 年革命至一战前的列宁主义:空想性因素急剧增长。
       “布尔什维主义完全形成为一个派别,是在1905 年的春天和夏天”1905 年革命是列宁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受革命运动的激励,列宁对许多问题的看法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列宁思想空想性的增强首先表现在对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内涵的重新界定和对社会主义革命尽快到来的目标追求上。
        按照传统的观点,资产阶级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领导,革命成功后建立起来的也应该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然后再经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长期发展过程。然而,此时的列宁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 “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只可能是不彻底的革命( 严格地说这不是革命,而是改良) 。只有在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领导下,它才可能是真正的革命”。“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结局,只能是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也就是说,无论是在行将发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还是在革命后建立的政治体制中,资产阶级都将被排除在外。那么资产阶级革命怎么能没有资产阶级参加呢? 问题在于这种革命的着眼点是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我们不应当忘记,现在除了充分的政治自由,除了民主共和制,除了无产阶级和农民的革命民主专政,没有而且也不可能有其他手段可以加速社会主义的到来”。“我们实现民主革命愈完整,我们就愈接近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的斗争也就愈激烈愈尖锐”。
        此时,列宁还阐发了一种俄国民主革命激发欧洲的社会主义革命、欧洲社会主义革命反过来帮助俄国尽快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在革命民主专政的条件下,我们就能够动员千百万城乡贫民,我们就能够使俄国的政治革命成为欧洲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瑑瑩。“我们在即将来临的民主主义革命中获得胜利,这样就会向我们的社会主义目标前进一大步,我们将使整个欧洲甩掉反动军事强国的沉重枷锁,帮助我们的弟兄,全世界有觉悟的工人更迅速、更坚决、更勇敢地向社会主义迈进……而在欧洲的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的帮助下,我们不仅能捍卫住民主共和国,而且能向社会主义阔步前进”。
        在传统理论中,农民一直是前资本主义的、反资本主义的力量。但1905 年革命后,列宁开始将农民运动看作是推动资本主义更深入和更广泛发展的力量。“农民希望立即把土地从地主那里夺过来,加以平分,这不是空想,而是革命……会给资本主义最迅速、最广泛、最自由的发展奠定基础”。他希望农民夺取土地后尽快向社会主义过渡。“我们应当向农民说: 夺得土地后,你应当前进,否则你必然要被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打败和击退。没有新的政治胜利,不给整个土地私有制以新的更加坚决的打击,就不能夺取土地并把它保住”。与此相联系的是,列宁对民粹派的看法也极大地改变了。“某些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在于,他们批评民粹派的理论时,忽视了这种理论在反对农奴制的斗争中所包含的从历史角度看来是现实的和合理的内容。”。“民粹派的民主主义在经济学的形式上是错误的,而在历史上却是正确的; 这种民主主义作为社会主义乌托邦是错误的,但是,作为农民群众的特殊的、有历史局限性的民主主义斗争的表现,却是正确的,因为这种斗争是资产阶级改革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同时是这一改革获得全胜的条件”。
        为了尽快实现社会主义目标,列宁开始夸大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成熟程度。“欧洲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不是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而是已经完全成熟”。“现在,社会主义在英国工人阶级当中迅速传播,社会主义在英国又在成为群众运动,大不列颠的社会革命日益迫近,这一点只有瞎子才看不到”。“大家都清楚地看到德国伟大的革命风暴即将来临”。同时这样评价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在‘民主制’的资本主义的自由下,经济上的差别并没有缩小,而是日益扩大,日益加深。议会制并没有消除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作为阶级压迫机关的本质,而是不断暴露这种本质。议会制度有助于教育和组织比先前积极参加政治事变的人多得多的广大居民群众,但是这不会消除危机和政治革命,只会在这种革命发生时使国内战争达到最激烈的程度”。他严厉抨击试图说明资本主义国家情况在变好的修正主义者: 修正主义“竭力用‘经济发展的新材料’来影响公众。他们说……现在危机已经比较少见、比较微弱了,卡特尔和托拉斯大概会给资本提供根本消除危机的可能。他们说,资本主义正在走向崩溃的‘崩溃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阶级矛盾有减弱和缓和的趋势”。强调“危机仍然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卡特尔和托拉斯把生产联合起来了,但是大家都看到,它们同时又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变本加厉,使无产阶级的生活更加没有保障,资本的压迫更加严重,从而使阶级矛盾尖锐到空前的程度。最新的巨型托拉斯恰恰特别清楚、特别广泛地表明资本主义正在走向崩溃,不管这是指一次次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还是指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完全崩溃”。
        反对改良主义和倡导暴力革命是上述思想自然的逻辑结果。“对工人阶级更有利的是要资产阶级民主方面的种种必要的改革恰恰不是经过改良的道路,而是经过革命的道路来实现,因为改良的道路是一条迁延时日的、迟迟不前的、使人民机体的腐烂部分慢慢坏死而引起万般痛苦的道路”。他坚持认为: “各国人民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只有用强力才能解决”。
        尽管如此,在这一时期,列宁思想仍保持着俄国不能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底线,因而具有着一定的务实性、科学性的因素。
         ( 三) 一战发生到十月革命时期的列宁主义:空想性倾向发展到极端。
         一战发生后,列宁思想又出现重大变化: 最初主要是强调西欧资本主义已经完全腐朽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继而( 在二月革命后) 认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彻底完成,俄国应该采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步骤,及至十月革命发生时,就直接说这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了。
        从1914 年下半年开始,与所有论述帝国主义问题的理论家不同,列宁开始发挥这样一种思想: “所有欧洲国家都已经达到同等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它们都已经提供了资本主义所能提供的一切”。“资本帝国主义时代是成熟的、而且过度成熟的资本主义时代,这时的资本主义已面临崩溃的前夜,已成熟到让位给社会主义的地步了”。这样一种思想发展的顶点是1916 年初明确宣布帝国主义已是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同时,他也更加强调西欧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熟性。“现时代的一切客观条件正在把无产阶级的群众革命斗争提到日程上来。社会民主党人……力求把各国之间的这场帝国主义战争变为被压迫阶级反对他们的压迫者的国内战争,变为剥夺资本家阶级的战争,变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实现社会主义的战争”。
        在此期间,列宁还提出了他的“一国可能胜利”论: “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该得出结论: 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后来又发展成“只能一国先胜利”论: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 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1917 年二月革命发生后,列宁大大强化了他的反资产阶级思想: “这个政府不可能给人民面包,因为它是资产阶级的政府”,“这个政府不可能给人民自由,因为它是地主和资本家的政府,它畏惧人民”,“我们的策略是: 完全不信任新政府,不给新政府任何支持”瑓瑩。他认为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完成了: “无论从革命这一概念的严格科学意义来讲,或者是从实际政治意义来讲,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都是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就这一点来说,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了”。
因此,下一步的任务就应该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革命无产阶级不能不把3 月1 日( 14 日) 的革命看作它在自己的伟大道路上取得的初步的但还远不是完全的胜利,不能不给自己提出继续为争取民主共和国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任务”。“俄国工人在争取到共和国以后,一定会同各国工人联合起来,勇敢地带领全人类走向社会主义,走向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不再有富人和穷人,一小撮富人不能把千千万万人变成他们的雇佣奴隶”。列宁认为俄国已经具备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这不仅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促成了无产阶级的起义( 如果社会主义在经济上尚未成熟,任何起义也创造不出社会主义来) ,而且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充分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前阶,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在这一级和叫作社会主义的那一级之间,没有任何中间级”。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这一时期的重要著作。在这一著作中,列宁无论是对资产阶级国家机器、议会制度、无产阶级专政,还是在暴力革命的地位与作用方面,都将马恩早期的思想推向了极端。更重要的是,列宁对资本主义制度和未来国家都作了极端空想主义的、基本上与俄国不沾边的描述。“资本主义文化创立了大生产工厂、铁路、邮政、电话等等,在这个基础上,旧的‘国家政权’的大多数职能已经变得极其简单,已经可以简化为登记、记录、检查这样一些极其简单的手续,以致每一个识字的人都完全能够胜任这些职能,行使这些职能只须付给普通的‘工人工资’,并且可以( 也应当) 把这些职能中任何特权制、‘长官制’的痕迹铲除干净”。“计算和监督,这就是把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调整好’,使它能正常地运转所必需的主要条件。在这里,全体公民都成了国家( 武装工人) 雇用的职员。全体公民都成了一个全民的、国家的‘辛迪加’的职员和工人。全部问题在于要他们在正确遵守劳动标准的条件下同等地劳动,同等地领取报酬。对这些事情的计算和监督已被资本主义简化到了极点,而成为非常简单的、任何一个识字的人都能胜任的手续进行监察和登记,算算加减乘除和发发有关的字据”。在另一篇文章中谈到银行时,称“这个‘国家机构’……我们下一道命令一下子就能够把它‘拿过来’,使它‘运转起来’,因为这里的簿记、监督、登记、计算和核算等实际工作都是由职员来进行的,而他们本身大多数处于无产阶级或半无产阶级的地位”,“无产阶级政府用一道命令就能够而且定会把这些职员变成国家职员,……我们需要而且能够找到更多的这样的国家职工,因为资本主义简化了计算和监督的工作,使之成为每个识字的人都能胜任的并不那么复杂的记录工作”。
        虽然在二月革命至十月革命前的时间段内,列宁也多次说过俄国还不能直接实施社会主义,但这些话仅仅具有形式上的意义,已经不是列宁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在十月革命发生后,列宁很快就号召“在俄国,我们现在应该着手建设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了。


三、基本原因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经历一个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过程,既是由19 世纪欧洲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决定的,也是马恩思想的实践性诉求导致的必然结果。
        “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瑔瑨。马恩一直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论学说看作是资本主义不发达时期的产物,然而实际上,他们的思想也无法避免这样的局限性。整个说来,19 世纪上半叶的欧洲资本主义还处在发展的极为初级的阶段。当时资本主义最发达的是英国,但它当时也只是初步完成了工业革命,农业人口仍占全体人口的一半左右,市场经济制度尚不完善,社会结构还没有定型,贵族阶级在社会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还都不成熟。在政治方面,它还远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而欧洲大陆诸国就更加落后。法国基本上还是一个小农国家,工业革命才刚刚开始,无产阶级只是在一些大城市初步形成。在政治上,封建等级制仍很顽固,统治国家的是一小撮金融寡头。另一个大国,以普鲁士为代表的德意志,甚至还没有实现民族的统一,政治上仍处在绝对王权的统治之下,工业革命只是零星地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产业无产阶级还不存在。
        马恩正是生活在上述那样一个时代。初级阶段的资本主义、处于转型期的西方社会表现出很多的矛盾和冲突,有时还十分激烈。尤其是下层人民的处境,在许多方面急剧恶化,一时看不到解决的希望。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描述的情形都是很真实的。像里昂和加里西亚的工人暴动等,对人们的冲击是很强烈的。马恩像许多资产阶级出身的思想家一样,对劳动阶级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希望想出办法改变这种状况。马恩之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倾向于向上层阶级、向国家呼吁来改善无产阶级的处境。马恩提出的则另一种解决办法: 向无产阶级本身进行呼吁,要他们自己行动起来,通过推翻上层阶级求得解放。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们创立了自己的理论学说,试图论证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暂时性,并赋予无产阶级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使命。这一切当然都来源于一种推导。他们想象中的资本主义将是一方面财富越来越集中,资本家人数越来越少; 无产阶级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贫困化。到了一个临界点,资本主义制度不能再推动生产力发展了,无产阶级也成长起来了,资本主义就到了灭亡的时候了。但这里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资本主义即使完全成熟也不会自然崩溃,而必须经过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实际上,暴力革命的思想也来源于马恩特有的思维方式。马恩理论学说的基础之一是黑格尔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在辩证法中,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被看作是对立面的否定和在新质上的同一。马恩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就看作是两个完全对立的范畴。而要达到一种新质的状态,就要一方否定另一方,即无产阶级否定资产阶级。这种否定不能通过演变来实现,而必须是突变。在社会发展中就表现为革命。
        现实的西方社会没有朝着马恩预设的方向发展,促使他们改变自己的理论观点。到了19 世纪末期,也就是恩格斯活动的晚期,与几十年前相比,西方社会已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英国的资本主义已成熟起来,政治民主化接近完成。法国已实现了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趋于稳定,政治民主化进程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德国的工业化成就格外显著,无产阶级占了人口的大多数,社会主义运动真正具有了群众性的规模。这一切表明资本主义还有巨大的扩张潜力。恩格斯因此反思道: “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 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
        另方面,马恩思想的实践性诉求也推动着它向科学性的转变。马恩的理论学说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但开始时它更多的是诉诸无产阶级,将无产阶级当作客体。而当现实的无产阶级运动发展起来后,马恩的理论开始被诉诸。那些符合现实需要的方面就被接受下来,而空想的内容则失去了作用。作为无产阶级理论家,他们只能回归于现实。从这方面说,现实的无产阶级运动也塑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列宁主义由( 相对的) 科学向空想的演变主要源于俄国特殊的历史传统、极端的落后性和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巨大困难。
        俄国历史上具有深厚的反资本主义传统。在19 世纪中期,在资本主义因素尚未扎下根时,就出现了激烈反对资本主义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资本论》在当时的民粹派知识分子中就已经受到极大的青睐。民粹派分子将资本主义看作是一种罪恶,因此主张通过农民、通过村社尽快过渡到社会主义。但到19 世纪后期,俄国终于走上了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民粹派运动逐渐被镇压。这样,通过农民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也就是失去了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民粹派分子转向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的一个基本信念是: 只有工人阶级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力量。然而,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因此,要有工人阶级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这正是普列汉诺夫与早期的列宁主张在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原因。在这一点上,他们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一致,表现出了科学性的一面。不过,虽然俄国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俄国必须发展资本主义,但在他们的思想意识中,却仍然认为资本主义是一种罪恶的、剥削的制度,对无产阶级是异己的,仍然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无产阶级获得解放。在这一点上,他们与民粹派实际上是一样的。差别仅仅在于民粹派诉诸农民,他们要诉诸工人。既然资本主义是一种罪恶的制度,马克思主义者怎么能容忍它长期发展,而把越来越多的民众变成无产者呢? 就是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者逐渐发生了分化。普列汉诺夫等人认为需要等俄国资本主义有较高程度的发展、无产阶级占了人口的多数,至少像西方的发展程度那样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则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即尽快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1903 年列宁成立由职业革命家组成的布尔什维克党,标志着在当时俄国的条件下追求社会主义革命目标的开始。这样一种组织完全是按照革命民粹派的方式组建的。随后,在理论上,列宁等人也开始了向民粹派传统的急速回归。他对民粹派的看法逐渐改变,开始赞扬革命民粹派,批评向自由主义转变的民粹派。把国家机器仅仅看作是一种压迫性的机构而予以打碎,对暴力革命的崇尚,对平均主义社会的追求,对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敌视,宣扬西方制度已经没落,世界需要俄国无产阶级来拯救等等,都无不是民粹派的理论观点。而在列宁主义者那里,只不过加上了马克思主义的话语而已。如前所述,列宁后期的思想大力强调的正是马恩早期的、具有革命空想主义性质的论点,而对恩格斯后期的思想变化则视而不见。
        列宁主义所以出现了这样的演变,根本原因之一还是俄国的不发达。这种情况类似于马恩早期的情形,而当时的俄国实际上更加落后。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俄国无产阶级没有发展起来。列宁主义主要是一部分革命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它并不是从现实的工人运动产生的,而是早于它。在马恩那里经历的理论学说被诉诸、被塑造的过程,在俄国没有实现。在俄国进行的,始终是一部分职业革命家向少数无产阶级单向灌输的过程。另方面,俄国也没有典型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俄国的无产阶级基本上是农民,是在迅速的工业革命过程中由农民演变而来的。在文化心理和行为方式上,都是农民性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民粹派的诉诸农民,列宁主义者的诉诸工人,诉诸的其实都是同一种客体。
        由此可见,无论经典马克思主义还是列宁主义,都不是一种静态的和具有单一内涵的理论学说,我们必须注意它们的动态性和复杂性。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所长,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