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彩88-官网科研科学研究资政建言
    
王希军:做推进理论大众化的先锋
发布时间:1970-01-17 04:20  作者: admin        来源: 《大众日报》2012-06-26 阅读量:

 

 

理论大众化,是指用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话语体系,使理论被人民群众普遍学习、理解、运用,体现在人们的思想认识和生产生活行动中。社会科学理论工作担负着宣传普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用科学的理论教育引导群众、引领社会思潮、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作用,在推进理论大众化方面应该也能够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推进理论大众化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需要

 

理论大众化是党的创新理论的显著特征。党的创新理论从来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来源于党率领人民群众艰苦卓绝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性、时代性和群众性的基本特征。从理论特质上说,理论要在社会实践中发挥作用,必须走大众化的道路。再好的理论如果不应用于实践,束之高阁,也是无济于事的。党的创新理论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说明,只有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党和国家的事业才能健康发展,也只有当党的创新理论被广大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投身改革和建设的内在动力时,我们的宏伟目标才能够顺利实现。

理论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播发展过程中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最后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根本指针,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中国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90多年党发展壮大的历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党坚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并及时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化作工作指导方针政策,落实到具体工作部署中,人民群众从中看到了党的宗旨和代表利益所在,焕发出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巨大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了党的事业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理论大众化是推动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党的创新理论是从实践中得到印证的科学理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顺利发展的行动指南。创新的理论只有大众化、结合实际才有生命力。要不断推进伟大事业的实践,就须臾不能离开科学理论的大众化。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需要理论大众化,需要科学理论为人们提供思想导向和行动指南,提供实现奋斗目标的强大动力;武装广大党员干部需要理论大众化,夯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引领和团结广大群众需要理论大众化,使广大群众及时了解和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并转化为推动实践的物质力量。

理论的大众化是大势所趋。当下社会实践飞速发展对科学理论的渴求,对理论大众化的渴求说明,理论的宣传和接受必须跟上实践的步伐,回应实践的要求。改革开放30多年,人们的思维方式有了很大改变,民主意识和需求在不断提升,这都为科学理论的大众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与此同时,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实践也都要求大力推进理论大众化,以能够为人们在新的形势下析事明理、解疑释惑提供看得明、听得懂、学得进的科学理论。这是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呼唤,必须适应和跟上。要不断研究分析新形势下人们生活工作的需求变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新的形势下发展变化的认知需求、民主需求、发展需求,大力推进理论大众化。理论最终服务对象是大众,必须植根于大众,理论之树才能常青。


推进理论大众化的关键在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大众化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理论与群众的生产生活相结合、内化为群众的信念的过程。因此,必须不断赋予党的创新理论以实践特色。推进理论大众化,其目的是让人民群众更好地掌握党的创新理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更好地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程度,就是要看人民群众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以此作为展现和确证。

理论大众化的着力点在于架起党的创新理论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推进科学理论大众化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把科学理论讲通、讲透彻,不下一番工夫是不行的。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寻找理论创新成果大众化的融汇点,不断关注、解答和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引起共鸣。
理论联系实际推进理论大众化,首先要弄通弄懂党的创新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信。要在深入了解党的创新理论的光辉历程中坚定信仰,认清党的创新理论的真理性,做到与时代同步,与真理同行。要刻苦钻研党的创新理论,全面准确地掌握其中蕴含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知行统一,带头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努力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以实际行动增强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成效。

其次,必须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敏锐把握时代特征,准确反映时代要求,准确把握不同地方和社会阶层群众的感情、心理需求、认知方式、价值认同和现实需要,努力把科学理论的时代内涵和要求贯注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使科学理论为群众所理解、所掌握,转化为其思想信仰、价值准则、行为方式,不断提高认识新情况、分析新矛盾、揭示新规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其三,要创新形式和方法,在通俗化、大众化上下工夫。面对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明显增强的现实,要把抽象的理论内容转化为大众化的通俗易懂的东西,为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生活方式存在很大差异的人们所接受,必须在宣传教育形式上不断创新,以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要改进文风,百姓话”,学会用老百姓生产生活的视角来阐释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刻内涵,学会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回答群众关心的问题。要创新载体,注重运用现代传媒手段,积极构筑群众喜闻乐见的理论学习教育平台,使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休闲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党的创新理论。

理论的重要在于为现实服务。理论工作者要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要通过理论的大众化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路线方针政策更加深入人心,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理论的力量在于深入人心,变成每个人的认识和行动指南,执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要宣传普及,要大众化,来帮助人们澄清是非,达成共识,凝聚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是如此,继续推进伟大事业更要如此。


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做推进理论大众化的先锋

 

社会科学理论工作在理论大众化方面负有重要的职责,可以也能够发挥重要的职能作用。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研究社会发展中不同阶层群体的思想变化动态。要认真学好科学理论,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理论成果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丰富内涵,把握科学理论先进性是大众化的核心和指向,把握科学理论大众化是先进性的展现和动力,以对科学理论体系的深刻理解和对中央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准确把握保证理论大众化的正确方向,防止理论宣传片面性、简单化、庸俗化。学习研究科学理论,不能机械照搬、生搬硬套,要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着力把握科学理论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要博览群书,重视理论知识的积累。中华5000多年的灿烂文化和我们党90多年的光辉历史,为科学理论大众化提供了很多精彩的、感人的故事。理论大众化需要广博的知识,需要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相结合,把讲情况与讲知识相结合,运用生动的事实、典型的案例给人们解惑释疑,讲清道理,明辨是非。这种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生动的理论大众化功力,没有博览群书、知识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功底是达不到的。

要正视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关注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所思所想,找准科学理论与人民群众诉求的结合点,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中实现科学理论的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的伟大理论成果,是已经过并将继续经受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检验的科学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体系来之不易,体现了党长期以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伟大觉醒和伟大创造,科学理论只有关注实际、回答实践提出的问题,成为人们思考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行动指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理论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作人们干事创业的奋斗激情,焕发出团结奋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为此,要求我们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要从干部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思想实际出发,关注人民大众的需要和诉求,不断推出思想性、理论性、大众性、通俗性的研究成果,分析解答现实社会诸多热点难点问题背后的思想理论问题发挥理论宣传提高认识、增进共识的社会功能,帮助人们正确认识现实、解决突出问题。

要坚持三贴近”,积极探索研究新形势下科学理论大众化的新途径新方式新办法,努力做到以清新文风和创新手法的表达形式推进科学理论大众化,借助现代信息传媒手段扩大科学理论学习宣传研究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生命力在于回归实践,说服力在于与实践相统一。社科理论工作者要把贴近实际作为开展研究的根基,把贴近生活作为源泉,把贴近群众作为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对理论大众化的需求,了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和有关思想困惑问题,不断改进理论宣传普及和思想教育的方式方法,借助现代传媒的手段方法,把科学理论传播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内化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