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彩88-官网科研科学研究资政建言
    
王希军:地方社科院要服务于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访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希军
发布时间:2013-07-30 16:06  作者: admin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06-18 阅读量:

地方社会科学院是地方社会科学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它不同于专门学术团体,也不同于高等学校的教学机构,更不同于党政机关的政策研究部门,在整个国家社科研究布局中属中观层次。它既要兼顾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也要兼顾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按照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要求,地方社会科学院主攻方向是充分发挥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的智力和理论支持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在新形势下,地方社科院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充分激发地方社会科学研究的内在活力,更好地为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本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了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希军。

 

克服“基础研究无多大用处”、“应用研究没多少学术”偏见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要把基础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以应用对策研究促进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带动应用对策研究”。这为总体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作为地方社会科学院,如何结合自身特点,认真把握和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

王希军:社会科学研究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辩证统一。扎实、系统的基础研究,一方面可提高我国综合学术水平和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可为我们对现实重大问题的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提供一种理性的认识工具。基础研究的任务在于探索社会现象和精神现象的本质与一般规律,从而发现和开拓新的领域,提出新学说、新论点、新论据,目的在于提高人类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认识能力。应用对策研究的任务在于探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和方法,依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提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对策,为实务部门提供可操作的依据。基础研究是应用对策研究的基础,基础研究的水平和深度决定着应用对策研究的广度和效果,但基础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应用对策研究上来。应用对策研究直接关系到社会科学成果的社会效用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社会科学成果能否进入社会经济领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作为地方社会科学院,在组织开展社科理论研究工作时,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不能顾此失彼,而应该按照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规律,把它们紧密结合起来。

近年,山东社会科学院明确提出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突出应用对策研究,着力推动和实现科研重点、管理方式、队伍建设三大转变,紧紧围绕本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选题立项,充分把握世情、国情、省情,跳出山东,从全国乃至更宽的视野审视山东的科学发展问题,不断提升研究水准。通过参与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省重大课题研究、省情大调研、省“十二五”规划和重大发展规划制定等,在山东半岛城市群、制造业强省、高新技术产业、新农村建设、服务业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带、国际化带动战略、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对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金融危机应对、劳动就业、扩大内需、医药卫生、文化产业、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地方立法、生态山东、平安山东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对策建议,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实践告诉我们,把握和处理好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必须更新观念,走出思想认识的误区,克服“基础研究无多大用处”和“应用对策研究没有什么学术水平”的认识偏见,正确处理好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的关系;在学科建设上既要鼓励基础研究,瞄准学科发展的前沿,又要大力推进应用对策研究,更好地服务社会,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近几年,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过程中,突出地方特色,准确把握科研定位,围绕如何真正发挥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的作用,作了不少积极有益的探索。能否结合山东的实践谈些认识和体会?

王希军:近几年,山东社会科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精神,从山东的实际出发,围绕新型智库建设,着力在提升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与水平上下工夫。鉴于地方社科院的发展正处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要进一步适应新的战略定位、尽快转变科研工作和科研管理的方式,更新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加强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服务的学科和科研队伍建设,必须从思想观念、工作运行机制和有关制度保障等方面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实现“转向改制”,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为此,山东社科院着眼于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体制机制,把坚持改革创新作为推动社会科学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关键,制定和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一是科学整合研究所和职能部门。为适应新型智库建设需要,将原来的语言文学研究所、儒学研究所、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合并为文化研究所,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改名为政治学研究所,对外经济研究所改名为国际经济研究所,农村经济研究所改名为农村发展研究所,新成立了省情综合研究中心、财政金融研究所,把外事处与人事处合并。通过研究机构的调整组合,使研究力量组织调配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要求。二是加快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先后出台和完善了《科研业务量化考核办法》、《重点学科管理办法》、《关于品牌研究所创建工程的实施意见》、《横向课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完善了以课题项目为依托的科研管理体制,沿着网络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方向,加强科研基地建设,强功能拓覆盖,实现了科研管理从注重抓立项、抓结题向全过程、动态化的转变,健全了科研成果评价体系和转化机制,形成了“个人一学科一研究所”一整套科研激励政策,为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制度保障,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办法,大力推进研究队伍年轻化,使一批六七十年代的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进一步优化了处所干部的年龄、知识结构。四是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争取上级人事劳动部门的政策支持,顺利完成了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技能人员的岗位设置及聘任工作,理顺关系,激发活力。五是积极推进行政后勤改革。以改进工作作风、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保障能力为重点,建立健全了文秘、机要、保密、人事、外事、财务、审计、资产、开发等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善了以岗位责任制为重点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逐步建立起了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利于创新、推动发展的体制机制。六是大力倡导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在全院营造氛围,倡导解放思想,提倡不同观点的争鸣,不同意见的交锋,倡导问题意识,允许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实践表明,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是社会科学研究单位适应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发挥好社科理论研究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

 

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的光芒

 

《中国社会科学报》:地方社会科学院要发挥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的功能,改革创新必须从实际出发,突出地方特色。山东地域文化特色突出,历史文化悠久,在发挥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服务方面,山东社会科学院有什么好的思路和做法?

王希军:山东素称齐鲁之邦,自秦汉以来,齐鲁文化融合发展,共同建构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正是凭借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进程中一再强调要加快山东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要努力建设与山东省文化资源相匹配、与综合实力相适应、与富民强省目标相承接、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符合的文化强省。前不久,山东省第十次党代会在全面部署进一步推进山东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时,特别强调应注重齐鲁文化特色,大力开展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宣传教育和普及活动,鼓励开展富有山东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加强对齐鲁民间传统艺术技艺的挖掘整理,发掘特色文化、民俗文化、海洋文化;实施齐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程,加强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推进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提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孔子故乡中国山东”文化品牌,不断扩大齐鲁文化的影响。

社会科学研究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建设、重大问题研究,结合山东社会科学研究的优长和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对山东历史事件与人物、民风民俗、文学艺术、文物考古、遗产保护、传统技艺传承、文化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研究,把齐鲁文化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品牌,深入发掘整理和分析研究山东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研究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弘扬其丰富内涵,使之成为山东文化强省建设基石的可行之策。同时,要大力倡导科学求实的文化精神,扎实、深入地探求齐鲁文化适应时代需要的丰富内涵,积极作为,把历史的优良传统内化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先进文化内涵,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的光芒,而不是简单地鉴赏和复制古董。

作者:李树民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