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彩88-官网科研科学研究资政建言
    
杨恩玉:梁武帝的统治思想试探
发布时间:2013-08-05 00:00  作者: admin        来源: 《东岳论丛》2012-04 阅读量:


 

 梁武帝萧衍学识渊博,对儒道等都有精深研究,并撰有多部著作,因而他的思想是多元的,对此学者多有探究,但主要侧重于哲学内涵的剖析梁武帝是一国之君,对他的统治思想及其影响予以探讨,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大体说来,他统治前期的思想以儒家为主导,后期佛教思想才日益强化,压倒儒学占据主流地位他接受前代经验教训,推行重用与优容宗室子弟的政策,则体现了以史为鉴的思想梁武帝统治思想的三个突出特征,与梁武帝之治的盛衰密切相关

 

                             梁武帝统治前期的儒家思想

 

 梁武帝在述三教诗中说自己: 少时学周孔,弱冠穷六经。”净业赋中自述说: 布衣之时,唯知礼义,不知信向,烹宰众生,以接宾客。”这足以说明梁武帝出身儒生,因而他在位前期的统治思想以儒家为宗其突出表现之一是: 他将儒家核心思想忠孝仁义作为施政用人的基本指导原则,信赖重用起初拒不投降自己的忠义之士,而对于投诚拥戴自己的不忠不义官员,则表现出明显的嫌恶态度梁武帝对于忠义官员的信赖重用,赢得他们尽心竭力为朝廷效劳由于萧齐末年政治腐败不堪,民心丧失殆尽,当时的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反齐时,各地官员纷纷响应萧衍派遣豫州刺史马仙的朋友姚仲宾去劝降他,马仙将姚仲宾斩首示众,并且经常劫掠萧衍的漕运建康失陷后,马仙才解除武装归降萧衍坦诚地对他说: 射钩斩袪,昔人弗忌卿勿以戮使断运,苟自嫌绝也。”马仙的母亲病故后,萧衍知其贫,赙给甚厚”。这让马仙感激涕零,决心与弟弟仲艾以心力自效”。在对魏战争中,他果然勇冠三军,当其冲者,莫不摧破”。天监十年(511) ,他指挥梁军大败魏军,取得著名的朐山大捷,魏众免者十一二,收其兵粮牛马器械,不可胜数”。萧衍围攻建康时,州牧郡守皆望风降款,( 吴兴太守袁) 昂独拒境不受命”。萧衍亲自给他写信劝降,也遭到拒绝建康平定,袁昂才降附萧衍登基后开诚布公地对他说: 朕遗射钩,卿无自外。”他历任吏部尚书尚书令中书监丹阳尹等要职梁武帝的不计前嫌,使袁昂常欲竭诚酬报”。萧衍兵临建康,齐东昏侯萧宝卷被害,文武百官联合签名将其首颅送萧衍,领右卫将军王志却借故没有署名萧衍看后,不但没有责备他,也未怀恨在心,相反心里对他赞赏不已,先后任命他为丹阳尹中书令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等显要官职。梁武帝对于前朝不忠不义官员的态度与上述忠义之士形成鲜明对比萧齐南清河太守沈约,最早提议反复劝说萧衍取代萧齐称帝,并预先为他准备好了登基诏书并诸选置”。梁武帝称赞他与范云说: 我起兵于今三年矣,功臣诸将,实有其劳; 然成帝业者,乃卿二人也。”然而,( ) 约久处端揆,有志台司,论者咸谓为宜,而帝终不用”。梁武帝对沈约心有芥蒂的原因,是他对萧齐的不忠不义因此,他虽然是梁武帝的旧友与佐命功臣,多年担任尚书令一职,大臣都公认他有资格登三公高位,但却不能如愿以偿萧齐的侍中兼卫尉张稷是杀害东昏侯的主谋之一萧衍称帝后,他虽然任领军将军,但不受宠信所以他累迁为尚书左仆射不久,出任青冀二州刺史。“初,高祖有憾于张稷,及稷卒,因与( ) 约言之约曰: 尚书左仆射出作边州刺史,已往之事,何足复论。’帝以为婚家相为,大怒曰: 卿言如此,是忠臣邪!乃辇归内殿。”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疑惑地说,当年梁武帝起兵围京城,稷主谋弑东昏,率先倡议归附,是有大功……不知帝之有憾于稷者为何? 稷传既无,突见于此,殊不可考意者稷必不愿出,有怨望之言,而史不言耳。”梁武帝厌恶张稷的原因,是他对萧齐皇帝的不忠不义,连同他的怨望之言,虽然不见于梁书·张稷传,但在南史卷三一张裕传附孙稷传有明确记载: 武帝尝于乐寿殿内宴,稷醉后言多怨辞形于色帝时亦酣,谓曰: 卿兄杀郡守,弟杀其君,袖提帝首,衣染天血,如卿兄弟,有何名称。’稷曰: 臣乃无名称,至于陛下不得言无勋东昏暴虐,义师亦来伐之,岂在臣而已。’……( 御史) 中丞陆杲弹稷云: 领军张稷,门无忠贞,官必险达,杀君害主,业以为常。’”这就难怪学者批评王鸣盛治学粗疏了张稷有大功于梁武帝而不被宠信所以有怨言梁武帝对张稷的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其原因显而易见是他缺乏忠义之心沈约为他鸣不平,是出于同病相怜,并非袒护婚家萧衍起兵反齐,北徐州刺史王珍国暗中派人送去一面明镜以表诚心,并且首先发起密谋杀害东昏侯。“珍国自以废杀东昏,意望台鼎先是出为梁秦二州刺史,心常郁怏,酒后于坐启云: 臣近入梁山便哭。’帝大惊曰: 卿若哭东昏则已晚,若哭我,我复未死。’珍国起拜谢,竟不答,坐即散,因此疏退与沈约张稷类似,王珍国虽然有大功于梁武帝,但因为他不忠于萧齐皇帝,所以遭到梁武帝的嫌弃梁武帝对两类官员截然相反的态度,起到了惩恶扬善的作用,对于魏晋以来士族官僚一心保全自家门户毫不在意朝廷兴亡的社会风气,起到了矫正改善的作用

 梁武帝是位大孝子,为纪念去世的双亲,他于钟山下建大爱敬寺,于青溪侧造大智度寺,仍感觉不能表达对亡亲的悼念,复于宫内起至敬殿,他在孝思赋中鲜明提出: 治本归于三大,生民穷于五孝; 他在述三教诗中讲述学习儒家经典的感悟是,孝义连方册,仁恕满丹青”。仁义孝不仅体现在梁武帝的思想上,而且落实到他的政治实践中。《梁书·武帝纪中: 天监十一年四月,他下诏青州埋葬上年在朐山大捷中阵亡的北魏将士,其理由是掩骼埋胔,仁者用心; 次年二月,他下诏全国安葬裸露的尸骨称,掩骼埋胔,义重周经”。成景雇人将杀父仇人身为鄱阳内史的常邕和刺杀,又将他的子弟全部毒害而梁武帝义之,每为屈法家仇既雪,每思报效,后除北豫州刺史,侵魏,所向必推其智勇,时以比马仙兼有政绩见怀,北豫州吏人树碑纪德。”礼记·曲礼上宣扬: 父之仇弗共戴天”。梁武帝对成景擅自杀害朝廷命官与滥杀无辜行为的包庇,是因为赞赏他的至孝秘书监刘之遴被任命为郢州行事,之遴意不愿出,固辞……武帝手敕曰: 朕闻妻子具,孝衰于亲; 爵禄具,忠衰卿既内足,理忘奉公之节。’遂为有司奏免。”梁武帝除了下诏表彰孝行突出的沈崇甄恬等人外,还将孝行作为重要的选官标准的父亲犯死罪,他奋不顾身去营救,请求代替父亲受刑官员查明吉的行为是出于真心自愿,梁武帝免除了他父亲的罪行,并且吉十七岁就被辟为州主簿孝子刘昙净被任命为海宁令,刘昙净将这一官职让给其兄,他又被任命为安西行参军梁武帝亲自召见褒扬孝子庾沙弥,让他补歙令; 任命孝子荀匠为豫章王国左常侍刘霁为奉朝请谢蔺为王府法曹行参军因此,梁武帝被时人称为以孝治天下”。

梁武帝的佞佛众所周知,实际上那仅是他统治后期( 527549 ) 的事情,他统治前期( 502 526 ) 不遗余力推崇的是儒学因此,梁武帝儒家思想的突出表现之二,是他对儒学的大力倡导,并将儒学修养作为重要的选官标准梁武帝登基后不久,召集硕学名儒何佟之严植之明山宾等人,撰吉凶军宾嘉五礼,凡一千余卷,高祖称制断疑。”普通六年( 525) 五礼修成后,他诏令有关部门遵照执行天监四年正月,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兴办五个学馆,每馆有生员数百人,由政府供给饮食。“其射策通明经者,即除为吏,于是怀经负笈者云会矣又选学生遣就会稽云门山,受业于庐江何胤,分遣博士祭酒,到州郡立学。”同年六月,立孔子庙; 次年五月,置集雅馆以招远学; 大同七年十二月,于宫城西立士林馆,延集学者”。天监九年三月,他下诏皇太子及王侯之子,年在从师者,可令入学; 该年三月与十二月他两次亲临国子学,策试生员,赏赐国子祭酒等教职人员他还先后八次亲祠明堂”。特别是梁武帝将经术作为选官的必备条件,天监四年正月他下诏: 今九流常选,年未三十,不通一经,不得解褐若有才同甘颜,勿限年次。”天监八年五月他下诏: 其有能通一经始末无倦者,策实之后,选可量加叙录虽复牛监羊肆,寒品后门,并随才试吏,勿有遗隔。”由于当时士庶天隔,士族地主凭借门第,平流进取,坐至公卿,而庶民入仕和晋升则极为困难梁武帝则规定不论士族还是庶民,一律凭才学选拔官员,这就突破了当时森严的门第限制,为寒庶子弟的入仕打开了一条通道魏晋以来,儒学在玄学的冲击下,一度衰微不振,由于梁武帝的倡导,萧梁时儒学达到魏晋南朝的鼎盛正如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所说,梁武帝的重教崇儒,使六经之教,蔚然兴焉,虽疵而未醇,华而未实,固东汉以下未有之盛也。”

梁武帝深知,为国之急,惟在执宪直绳”。因此他统治前期,在儒家思想指导下,励精图治,严格选拔官员,大力整饬吏治,赏罚严明,培育出一大批勤政廉洁的官员这促使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成为梁武帝之治出现的政治保障遗憾的是,面对太平盛世,梁武帝日益骄傲自满,沉溺佛教不能自拔,其统治思想随之由儒学变为佛教

 

                            ;  梁武帝统治后期的佛教思想

 

 梁武帝在舍道事佛的敕文中秉承佛经宣称: 道有九十六种,唯佛一道是于正道; 其余九十五种各为邪道,并要求公卿百官,侯王宗族,宜反伪就真,舍邪入正。”瑏瑠不少学者据此认为,这标志梁武帝宣布佛教为国教其实不然,因为他宣布的是自己事佛,仅要求贵族百官信佛,与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可同日而语赵以武先生考证,此事不是发生在天监三年而是十八年( 519) 瑏瑡但如上文所述,梁武帝统治前期以敦崇儒学为主当时他尊尚佛教尚处于初始阶段。《南史卷六梁武帝纪上: 天监十六年( 517) 三月,他敕太医不得以生类为药,公家织官纹锦饰,并断仙人鸟兽之形,以为亵衣,裁剪有乖仁恕于是祈告天地宗庙,以去杀之理,欲被之含识郊庙牲牷,皆代以面,其山川诸祀则否。……冬十月,宗庙荐羞,始用蔬果; 十八年四月,帝于无碍殿受佛戒,赦罪人”。这标志梁武帝开始信佛,但他统治前期佛教思想尚处于形成阶段,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学梁书卷三武帝纪下南史卷七梁武帝纪下可知,梁武帝佞佛的主要表现———七次聚众讲经十二次召开佛法大会三次舍身同泰寺一次舍身光严与重云殿,均发生在他统治后期( 527549) 他被尊称为皇帝菩萨在中大通元年( 529) 梁武帝素食是由于未能用山珍海味孝敬父母内心愧疚,而与信佛无关。《南史卷七梁武帝纪下: 晚乃溺信佛道,是符合实际的因此,梁武帝在意识形态方面的统治政策,是前期崇儒后期佞佛

 由于梁武帝日益沉溺佛教,他统治思想中的佛教特征日益凸显广陵太守江革被北魏军队俘获,北魏徐州刺史元延明要求他作丈八寺碑并祭彭祖文,江革宁死不从普通七年他被释放回国,梁武帝表彰他临危不挠”。后来梁武帝为了劝导江革信佛,在赐给他的觉意诗中说: 惟当勤精进,自强行胜修; 岂可作底突,如彼必死囚。”梁武帝从佛教立场出发,对江革不畏强暴威武不屈的高尚情操的否定,对忠义思想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对此,叶适的评论颇为深刻,谓刚烈粗于精进,甚害义理若知此外更须有事,则君臣必皆知道而后可不然,是以人臣之名节为戏,于世教坏矣。”儒家的皇天无亲,惟德是复,在梁武帝的净业赋中变成了皇天无亲,唯与善人,并反复强调佛教的靡怀善想同障善道为善多而岁积止善既修,行善无缺信善积而无穷”。大同四年( 538) 之前,梁武帝祠南郊,一般下诏孝悌力田赐爵一级,五年正月变为诏孝悌力田及州闾乡党称为善人者,各赐爵一级”。十一年( 545) 十月,他在复开赎刑诏中说,天监三年废除赎刑,既乖内典慈悲之义,又伤外教好生之德。”梁武帝秉承佛教徒的观念,把佛经称作内典,把佛教以外的儒道九流称为外教,并且内典凌驾于外教之上这都表明他的佛教思想压倒儒学,开始占据主流地位

佛教劝人行善,禁止人们做坏事,作为个人信仰不失为美事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梁武帝笃信正法,把佛教以慈悲为怀的宗旨应用于政治领域,则导致法制败坏纲纪废弛梁武帝专精佛戒,每断重罪,则终日弗怿; 武帝敦睦九族,优借朝士,有犯罪者,皆讽群下,屈法申之百姓有罪,皆案之以法。”其实,梁武帝纵容的主要是士族官僚,后来也包括普通百姓大通元年( 527) 正月下诏,凡散失官物,不问多少,并从原宥惟事涉军储,取公私见物,不在此例。”大同七年( 541) 十一月诏: 凡厥愆耗逋负,起今七年十一月九日昧爽以前,在民间无问多少,言上尚书督所未入者,皆赦除之。”十年九月诏: 凡天下罪无轻重,已发觉未发觉,讨捕未擒者,皆赦宥之侵割耗散官物,无问多少,亦悉原除田者荒废水旱不作无当时文列,应追税者,并作田不登公格者,并停各备台州以文最逋殿,罪悉从原。”中大同元年( 546) 三月,大赦天下:凡主守割盗放散官物,及以军粮器甲,凡是赦所不原者,起十一年正月以前,皆悉从恩”。太清元年( 547) 正月诏: 清议禁锢,并皆宥释; 所讨逋叛,巧籍隐年,暗丁匿口,开恩百日,各令自首,不问往罪”。涉及军粮器甲的罪行,在梁武帝统治前期处罚极为严厉,例如,武昌太守何远以私藏禁仗除名”。大通元年还不在原宥之列,中大同元年也被赦免,可见随梁武帝沉溺佛教日深,他对官员的宽容放纵愈烈梁武帝不仅优容官员的贪污违法行径,而且对百姓耕地荒废拖欠税粮畏罪逃亡伪造户籍等行为也既往不咎梁武帝一再纵容不法之徒与佛教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他的诏书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大同四年( 538) 七月,梁武帝在诏书中说: 大悲救苦,良有以乎! 宜承佛力,弘兹宽大凡天下罪无轻重,在今月十六日昧爽已前,皆赦除之,即日散出。”因此,李延寿谴责梁武帝: 溺于释教,弛于刑典; 溺情内教,朝政纵弛”。梁武帝无原则宽容放免违法乱纪者,是助纣为虐,必然纵容不法之徒,使他们有恃无恐。“时勋豪子弟多纵恣,以淫盗屠杀为业,父祖不能制,尉逻莫能御。”他的威刑不立,赏罚无章,不仅导致吏治腐败,而且致使在战场上将官们无所畏惮望风而逃,以致侯景叛军长驱直入,迅速兵临建康城下佛教思想导致的纲纪废弛吏治腐败,无疑是梁武帝之治走向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佛教思想作祟下,梁武帝优容东魏叛将侯景,使他得到喘息机会,并壮大了势力,从而酿成侯景之乱侯景在涡阳被东魏大将慕容绍宗战败,仅剩马步八百人,光禄大夫萧介主张拒纳侯景。“帝以( ) 景兵新破,未忍移易”。侯景上书请求锦万匹,由于锦只用作颁赏,朝廷送给他青布; 又请求东冶锻工营造兵仗,敕并给之( ) 景自涡阳败后,多所征求,朝廷含弘,未尝拒绝。”

 

                       梁武帝以史为鉴的思想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具有以史为鉴的优良传统,前代兴衰治乱的经验教训往往成后世的龟镜梁武帝饱读典籍,更是深谙殷鉴不远,在于前代的治国之道因而他的统治思想还具有以史为鉴的鲜明特征他大力推崇儒学就是接受两汉经验与魏晋教训的结果,他在诏书中说: 二汉登贤,莫非经术,服膺雅道,名立行成晋浮荡,儒教沦歇,风节罔树,抑此之由。”宋武帝刘裕残害禅位的晋恭帝司马德文与晋朝宗室成员,刘宋的统治比东晋短了44 齐高帝萧道成杀掉了禅位的宋顺帝刘准,并将其宗室子弟杀戮殆尽,萧齐又

比刘宋短命36 梁武帝从中总结教训说: 我政言江左以来,代谢必相诛戮,此是伤于和气,所以国祚例不灵长。”因此,他登基后打算保留禅位的齐和帝萧宝融,在尚书仆射沈约的劝告下才将萧宝融杀害; 但他没有听从大臣的建议将齐豫章王萧嶷的儿子萧子恪兄弟们处死,而是大胆重用,对宋齐两代滥杀前朝宗室成员的作法有所矫正梁武帝实施赎刑广泛选拔人才,是借鉴周汉的经验天监元年四月,他下诏: 可依周汉旧典,有罪入赎”。五年正月他下诏: 在昔周汉,取士方国顷代凋讹,幽仄罕被,人孤地绝,用隔听览……凡诸郡国旧族,邦内无在朝位者,选官搜括,使郡有一人。”为进一步贯彻这一政策,七年二月,诏于州郡县置州望郡宗乡豪各一人,专掌搜荐”。历史经验教训成为梁武帝施政的理论根据之一

东晋政权为门阀士族所把持,导致皇权旁落东晋末年出身寒微的刘裕执掌朝廷军政大权后,极力打击门阀势力加之他对异姓文武官员充满疑忌心理,因此代晋称帝后为加强皇权,确立了重用宗室政策由于宗室寡弱,他来不及等儿子们成年就迫不及待任命他们为重要州镇的都督刺史,从而开创了未成年王侯出镇制度内外要职重用宗室子弟的政策与王侯出镇制度,被整个南朝的最高统治者所继承,梁武帝亦远遵前轨,藩屏懿亲,至于戚枝,咸被任遇”。他统治时期,位居开府仪同三司的异姓官员只有谢王茂王莹与袁昂四人,宗室则有临川王萧宏南平王萧伟鄱阳王萧恢始兴王萧庐陵王萧续西昌县侯萧渊藻武陵王萧纪邵陵王萧纶鄱阳嗣王萧范等九人扬州荆州南徐州与东扬州的刺史均为宗室子弟,吕僧珍之外的南兖州刺史,曹景宗之外的郢州刺史,邓元起之外的益州刺史,柳庆远与韦睿之外的雍州刺史,也全部为宗室子弟梁武帝的八个儿子除萧统作为太子未能出镇外,其余七子出镇时均不满十岁,南康王萧绩与湘东王萧绎出镇时都是五岁梁武帝的孙子萧大心出镇时十三岁梁武帝重用宗室的政策与宗王出镇制度,加强了皇权,保持了政局的长期稳定但是,宗王拥强兵各居一方,很容易引起叛乱与内讧在侯景之乱的动荡局势下,宗室子弟为争夺皇位开始兵戈相向骨肉相残( 见后文所述) 另外,天监四年与太清元年的两次北伐,由于统帅临川王萧宏与贞阳侯萧渊明的极端庸怯,结果大败,分别死者近五万人”、“失亡士卒数万人,给国家造成重大灾难与损失

宋孝武帝与明帝等对宗室子弟的猜忌杀戮,致使皇室失去藩屏,皇位被萧道成轻易夺取故齐高帝萧道成对其子萧赜说: 宋氏若不骨肉相图,他族岂得乘其衰弊,汝深戒之。”梁武帝也谴责宋孝武帝对兄弟们的猜忌残杀,对齐明帝萧鸾对皇室成员的猜忌杀害与萧齐败亡更是有切身体会宋齐两代皇帝因为猜忌心理使然,残酷杀戮文臣武将与宗室子弟,本来是为了巩固脆弱的皇权,结果事与愿违,加速了自己政权的灭亡梁武帝接受这一深刻教训,力矫前弊,从未因为猜忌杀戮文臣武将,对宗室子弟更是奉行宽大为怀的政策梁武帝长兄萧懿次子西昌侯萧渊藻擅自杀害平定益州的刺史邓元起,梁武帝将他贬为冠军将军了事临川王萧宏首先望风而逃,导致北伐大败,未受到任何处分他还奢侈过度”、“恣意聚敛,梁武帝亲眼目睹他搜刮的巨额财富后也不管不问甚至对萧宏两次企图暗杀自己的弥天大罪也未予严惩萧宏三子西丰侯萧正德,因为对梁武帝心怀不满而投奔北魏他回来后梁武帝未怪罪他,恢复了他的爵位; 为了抚慰他,还特地封他为临贺郡王,委任他为丹阳尹南兖州刺史等要职总体而言,梁武帝统治前期在儒家思想支配下,对皇室成员的大部分也能依法严惩,例如,太子舍人乐山侯萧正则因为抢劫财物杀死沙门被削爵流放郁林; 梁武帝的孙子萧凭因犯罪被诛后期由于佛教思想的影响,梁武帝对宗室子弟的优容愈演愈烈中大通四年( 532) ,湘州刺史南康王萧会理派人杀害代理湘州政务的刘纳家一百余口人而逍遥法外扬州刺史邵陵王萧纶派家客戴子高刺杀检举他的少府丞何智通,何智通的儿子将萧纶告到朝廷梁武帝诏令包围萧纶府,逮捕戴子高萧纶拒绝交出戴子高,被免为庶人,但不久就恢复了爵位梁武帝对宗室子弟的优容矫枉过正,导致法制败坏,宗室成员无所畏惧为所欲为大同年间,王侯骄横转甚,或白日杀人于都街,劫贼亡命,咸于王家自匿,薄暮尘起,则剥掠行路,谓之打稽。”梁武帝无原则地纵容宗室权贵,不仅造成他统治后期王侯的骄横不法,还促成侯景之乱与宗室内讧侯景利用萧正德对梁武帝的怨恨,趁机拉拢他,暗中与他勾结萧正德答应作侯景的内应,促使侯景悍然起兵侯景攻到江北岸,萧正德用空船把叛军偷运过江,引入京城,并配合叛军攻打台城所以魏征说,侯景之乱衅起萧墙,祸成戎羯”。叛乱爆发后,宗室子弟不积极平叛,反而骨肉相残荆州刺史湘东王萧绎逮捕杀害了信州刺史桂阳王萧,派军攻杀了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邵陵王萧纶被他击溃而被西魏军队攻杀萧绎与益州刺史武陵王萧纪相互攻伐,西魏趁机攻占益州与梁州,萧纪兵败被杀江州刺史寻阳王萧大心与合州刺史鄱阳王萧范之间的互相猜疑,导致萧范数万军队大多被饿死,萧范忧愤而死萧誉被杀后,他的弟弟雍州刺史岳阳王萧举襄阳投靠西魏,成为西魏的附庸,后配合魏军攻陷江陵,萧绎遇害宗室内讧是梁武帝佞佛与纵容王侯非法行为的结果正如王夫之所说,佛教以廉耻为桎梏,以君父为萍梗,无所不为为游戏,可夷狄,可盗贼,随类现身为方便。……氏父子所以相戕相噬而亡其家国; 宗室内讧是梁武帝慈过而伤慈之致……慈而无节,宠而无等,尚妇寺之仁,施禽犊之爱,望恩无已,则挟怨益深,诸子之恶,非武帝陷之,而岂其不仁至此哉?经过侯景之乱与宗室内讧,梁武帝之治宣告终结,不久皇权被陈霸先夺取

以上对梁武帝统治思想典型个案的考察有力说明了: 的儒学作为积极入世的思想体系,对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统治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而消极出世的佛教对于施政治国是不适合的; 以史为鉴的统治思想本身对古代社会是至关重要的治国之道,但要辩证运用遵循适度性原则,矫枉过正就会适得其反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