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彩88-官网科研科学研究资政建言
    
刘爱梅:城镇化道路需重新设计
发布时间:2013-05-14 00:00  作者: admin        来源: 《大众日报》2013-02-03 阅读量:

国际经验表明,在城镇化率达到50%以后的城镇化是可选择的城镇化。

经过多年赶超式的发展,我国传统的城镇化模式积累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设计刻不容缓。

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来,我国一直采取赶超战略。经过多年赶超式的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但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和矛盾也日益突出。未来一二十年将是我国经济从赶超发展转向均衡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城镇化是重要突破口。传统城镇化模式过度依赖资源投入,重发展数量而轻发展质量和效益,已经难以为继,新型城镇化道路的设计刻不容缓。

从城镇化发展的新特点来看,需要城镇化道路的重新设计。我国城镇化发展面临一系列的阶段性特点:一是目前我国的城镇化还是“半城镇化”。2011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当前的城镇化还只是一种不完全的城镇化。城镇化率的计算公式是:城镇化率=市、镇人口/总人口,其中,“市、镇人口”是指市辖区和镇区人口。我国计入统计的市、镇人口,不仅包括市、镇户籍人口,还包括在市、镇居住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以及在镇区生活但仍从事农业的人口。以2011年底51.27%的城镇化率来说,城镇人口6.9亿,其中就包括了1.5亿左右在城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农民工,以及1亿多虽然在镇区生活但仍在务农的人口。新一轮城镇化不仅意味着农民进城,更意味着农民身份的转变和农民工的真正市民化。二是城镇化发展由低成本推动转向高成本推动。一方面,不断升高的地价、房价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安家落户的成本越来越高;另一方面,在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推动下,二、三产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成本也在不断升高。三是城镇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强。表现为,一方面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同,东部地区城镇化发展速度较快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较慢;另一方面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发展速度差异也较大,大城市发展最快,中等城市次之,小城镇最慢。

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样需要城镇化道路的重新设计。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这种发展方式造成的结果就是,虽然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却相对缓慢。此外还产生了地区发展不平衡、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工业产能过剩、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我国的经济增长转向主要依靠内需拉动。如何扩大内需呢?城镇化是最主要的途径。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城镇化不仅推动对基础设施、住宅、耐用消耗品、汽车等工业产品的需求,同时也使物流、教育、文化、社会服务等第三产业的需求不断壮大。经济结构转型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是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建设对其推动作用同样明显。一方面,城镇化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为农业的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提供了条件;另一方面,伴随农民工的市民化,其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更多,程度更深,劳动者的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将不断提升,这也为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必要的人力基础。

从城镇化发展的国际经验来看,我国已进入城镇化模式选择的时间窗。城镇化水平在30%-70%之间是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加速期又分两个阶段:一是在30%到50%期间,这一阶段称为“遍地开花”式的城镇化;二是城镇化率达到50%-70%的阶段,这一时期的城镇化是可进行选择的城镇化。城镇化模式在全世界有很多种,比如美国走的是分散化的城镇化道路;德国以发展小城镇为主,走的是小城镇化模式的道路;东亚地区则主要选择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镇化模式,如日本走的是“一极化”与“分散化”并存的城镇化道路,“一极”是指东海道城市群,全国约61%的人口集中在这里,其余地区人口则相对分散。我国现在城镇化率已经超过50%,进入到了城镇化模式选择的时间窗,因此同样需要选择和设计适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省情中心助理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