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彩88-官网科研科学研究资政建言
    
张卫国:富民强省新跨越的战略抉择
——访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研究员
发布时间:2013-07-31 15:56  作者: admin        来源: 《学术前沿》2008 阅读量:

张卫国 现为山东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理事、山东省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山东省经济管理学会副会长,山东省理论人才“百人工程”第一、二批入选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第十届省政协委员。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领域有一定造诣,发表了《工农利益关系论纲》、《区域经济增长点选择及培育》、《知识经济与未来发展》、《鲁苏沪浙粤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研究》等有影响的学术成果,承担过10余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作为首位人员获得过省级以上政府科研奖励10余项,1999年以来连年主编《山东经济蓝皮书》。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并且强调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要求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针对山东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实际,省委九次党代会工作报告和省十一届人代会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是实现工作指导上的战略转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围绕这个题目,本刊特邀记者访问了山东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卫国。

   

记者: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丰富内涵。张所长。请您谈谈当前我国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什么样的丰富内涵。

张卫国:从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看,所谓经济发展方式是指由生产要素投入结构所决定的经济增长方式,以及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和区域结构,资源和生态利用状况等所共同决定的经济发展方法、模式、途径和道路。经济增长(economic growth)是经济总量扩张以及产出效率的提高过程;而经济发展(economic development)还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结构和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变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指改变生产要素的组合方法和模式以获得高的投入产出效率;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则还要求从通常的经济增长转变为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当前我们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突出地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的国际教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国际上同样经历经济快速增长时期的国家和地区,在汲取片面追求高速增长教训以后的共同归宿。英国的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期间如马克思所描绘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其结果最终导致了社会对立和经济的落后。美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是1870年一1929年,伴随着人类利用资本无所顾忌地消耗着水、森林和土地等自然资源,进而形成诸如垄断了石油、煤炭、钢铁、电信和铁路这些关系到国计民生行业的工商界“强盗大王”,它们的短期行为终于在1929年大危机爆发时显示出来。日本1957年至197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造成了农业严重落后、工业发展过度集中于太平洋沿岸的四大工业区,以及社会开发落后、公害严重等失衡问题。墨西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是二战后到1970年,期间贸易条件恶化;政治体制僵化;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分配不均使中下层民众与政府对立,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二是经济发展的中国道路。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作用,加上选择以重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赶超战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导致经济效益低下,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特征十分明显。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央越来越重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党的十二大提出把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党的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党的十四大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则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也都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党的十七大及时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总结了国际教训,遵循了客观规律,反映了时代要求,是保证国民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人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轨道的重大战略举措。

   

记者:那么,从我们省情况来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什么样特殊的战略意义?

张卫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或者说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途径。由于发展省情与国情高度相似,山东是当今中国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之路的经典缩影。还由于山东是中国有条件率先发展的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所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山东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进而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有重大战略意义。

l、经济发展的中央精神。现阶段经济发展的中央精神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要求上。党的十七大指出,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还进一步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经济发展的山东省情。把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中国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与山东省九次党代会指出的山东发展呈现的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相比较可见,山东是当今中国发展的经典缩影。特别是,山东经济省情与中国国情高度相似:首先,人口省情与国情相似。其次,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总量省情与国情相似。第三,经济结构省情与国情相似。第四,要素禀赋特征省情与国情高度相似。第五,区位特征省情与国情高度相似。第六,发展进程省情与国情相似。所以,像全国一样山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异常艰巨:

——像全国一样,山东经济发展面临着由巨大的人口规模及其迅速膨胀所带来的“低水平均衡陷阱”问题,即人口的迅速增长不允许人均收入充分地提高,足以为增长所需要的资本形成提供必要的储蓄。更不用说达到发达国家标准水平所要求的各种人均资源、能源和环境供给等的消费水平所需要的可能支撑是否存在了。巨大的“人口分母”使各种正向发展指标的水平都难以如人所愿,都难以达到发达的标准要求。

——像全国一样,山东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省还必须经历较长一段时间的以较多消耗资源、能源和环境供给,同时较多采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劳动资源为特征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从人均收入水平和产业结构的研究水平看,山东和全国一样都正处于这样的发展阶段。根据罗斯托、霍夫曼、钱纳里、德鲁克和联合国有关组织总结出的主导产业成长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根据迄今为止包括发达的“先行国”和“后发国”在内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一般经验,对于人口众多的大国和地区,都不能不经历一个这样的发展阶段,此即所谓大国发展的“标准模式”。

——像全国一样,山东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省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抢抓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的现实选择,还不能不以充分发挥要素禀赋的比较优势为基本出发点。这就难免经历一段一般具有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和高耗能、高污染特征的资源加工型产业迅速发展的结构演进时期。实际上,在科学发展观提出之前,无论山东和全国都已经经历了相当长一段时期的以资源密集、劳动密集和高耗能、高污染为特征的资源加工型产业迅速发展的结构演进时期。

——像全国一样,山东工业化的发展历程还要经历较长一段时期。在实现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上。山东难以与同样属于有条件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和提前实现现代化的江苏、浙江和广东等沿海发达省份齐头并进;特别是由于山东还是当今中国的一个“三农”大省,作为整个现代化之攻坚任务的“三农”现代化的任务异常繁重,其在工业化过程中要经历的建构包括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内的整个非农产业体系、向非农产业领域和城市转移农业劳动力、为城乡提供需要大量资源加工型和劳动密集型工业作支撑的物质技术基础的过程,可能比发展的一般“标准模式”还要长。

——像全国一样,山东的节能降耗困难很大。这与山东现阶段的的产业结构有直接关系。山东服务业发展水平低,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已连年全国第一、增长速度也居前列。纺织、建材、化工、冶金、造纸等高耗能行业,也恰好是山东传统的支柱产业,占工业总能耗比重相当高。“总体消耗能源大”这个现实,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观。特别是,山东以往能源消费结构单一,火电比例高,能耗自然较高。缺水的山东搞水电不现实,太阳能初具规模,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刚刚起步。

不仅如此,山东还是有条件率先发展的中国东部沿海较发达省份,也理应使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步伐走在全国前面;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破解发展新难题,要在发展的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山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就更加重大。

   

记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一个科学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经验问题。如何把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确立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呢?

张卫国:首先我们看经济发展的科学理论。这里必须有三层认识:

第一,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科学理论就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第二,科学发展观就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理论。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心任务,经济发展是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所以,必须抢抓战略机遇期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必须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目的,树立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着力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利益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等。

第三,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是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言,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又主要是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前提下,实现以下“三个转变”: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其次我们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特别是贯彻落实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实现工作指导上的战略转变,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崭新要求以来,山东省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加快发展服务业,切实抓好节能减排降耗环保,加快区域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努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在使经济继续保持年增长14%以上的较快速度的同时,也使经济发展的“好”的绩效更加明显:

——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9.2%,比年初提高3.0个百分点。

——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步伐加快。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9.7:57.7:32.6调整为2007年的9.7:57.1:33.2。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态势明显。特别是,制造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3.9%提升到25.O%,实现利润增长41.7%。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成效更加明显。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0.5%;实现利润增长30.4%;实现利税增长28.8%。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2.7,比上年提高23.O点。信息产业规模和效益大幅增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含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3.1%;实现利润、利税分别增长34.1%和29.0%。

——节能降耗环保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步伐加快。工业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十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18.7%,比上年回落1.3个百分点;重点考核的千户重点用能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生产实现节能562.2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多节能228.1万吨标准煤;在千户企业填报的49项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下降的占93.9%;在千户企业填报的1306个能耗指标数据中,下降的占90.0%。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迈出崭新步伐。“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启动实施。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北翼)、鲁南经济带(南翼)区域经济建设相继展开。由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构成的“一体”实现生产总值已占全省的71.9%,比上年增长16.0%;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6.6%;鲁南经济带实现生产总值增长16.4%。

——富民优先的发展理念得到贯彻实施。2007年,山东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265元、比上年增长17.0%,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12.1%;农村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4985元,比上年增长14.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8.4%。

结论: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山东实际情况出发,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走出一条促进结构合理、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有利于提高全省人民生活水平的又好又快经济发展道路。

作者:唐绍欣(特邀记者)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