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彩88-官网学人风采
    
【朝花夕拾】鲁士恭: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山东社会科学院成立四十周年感怀
发布时间:2018-12-24 09:30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8年12月15日第77期 阅读量:

不忘初心 方得始终

——山东社会科学院成立四十周年感怀

鲁士恭

光阴荏苒,山东社会科学院已到了她的不惑之年。40年前,“小荷才露尖尖角”,40年后,已是“满地荷花绿衬红”。在隆重纪念山东社会科学院成立四十周年的时候,作为建院之初就进入这一学术殿堂并伴随着她一路走过的老研究工作者,心情激动,感触良多。40年风雨兼程,我们不会忘记建院之初的“艰难”,更记得全院职工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共同攀登过的一座座“高峰”。“不惑之年”亦称“智者之年”,今天,我们尤其要用“智者”的眼光和水准总结建院40年来的经验,以激励全院职工士气,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更有力地前行。

记得建院之初,当时一位院领导曾在职工大会上不无豪气地号召大家:我们要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推动下,乘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东风,志存高远,艰苦奋斗,努力拼搏,尽早把我院建设成为结构比较合理、学科比较齐全、队伍比较齐整,专门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坚强阵地;贯彻“双百方针”,勇于进行思想理论创新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这一席话,深深鼓舞着、激励着我们这些迈入社科院门槛不久的“社科人”。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豪迈地说,当初院领导立下的“初心”,到今天已基本实现。今天的山东社会科学院,已走在全国地方社科院队伍的前列,愈来愈成为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智囊团”和“思想库”。

我们不论走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建院之初的“初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回想建院之初,社科院一无办公场所,二无职工宿舍,暂时借居于省委党校和济南军区一所,条件简陋可想而知。研究力量更是十分单薄,全院仅有数十人,专业研究人员寥寥可数。虽然条件艰苦,基础薄弱,但大家热情高涨,干事不讲条件,有时一个人要干几种不同的工作。以我为例,初来院时,我被安排在科社研究室(不久后改为科社研究所),除了按当时院领导的意见,要我在科社所筹建编制待批的法学所外,主要是完成院领导交办的各类工作,诸如组织党支部活动、作防止精神污染宣传报告、参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研、参加省社科联筹建准备、参加省法学会筹建工作等,其间还被抽调到《东岳论丛》作了三个月的编辑。这些工作看起来很“杂”,但很能锻炼人,至今回想起来仍念念不忘,它确是我社科生涯中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经历和财富。离开科社所后,我还参与完成了国家“六五”社科重点项目——《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研究》。

1983年起,省委批准我院成立法学、农经、人口、儒学、社会学等研究所,并通过国家分配、社会招考、高校选才、个别商调等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引进专业研究人员,从而使全院科研工作逐步走上正常轨道。与此同时,院职能服务部门、科辅单位及科辅人员也陆续得到了补充和加强。而当年最为大家所关注的办公、科研、住宿等急需用房,也随着第一座科研大楼的建成而得到了解决。至此,山东社会科学院基本上走出了全院职工齐上阵,铺摊子、拉队伍、盖房子等硬件建设的初创阶段,逐步走上了以科研工作为中心、以应用研究为重点、以提高科研质量为重心的发展新阶段。“事非经过不知难”。在庆祝建院40周年的时候,回顾建院初期所经历过的岁月,我真正体会到“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话的真理份量。

“四十而不惑”,四十岁正是人生的“壮年”。处于“不惑之年”的山东社会科学院,正在新时代的征途上迈开她矫健的步伐。目前,我院各项工作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气象,不仅全院科研力量规模可观,而且质量不断提升,具有高级职称以上的科研骨干和硕士、博士研究人员数量,就超过了建院初期的人员总数。至于承担完成的省和国家社科规划研究课题,以及获得省部级以上优秀成果奖的数量和档次,及其所产生的重大社会影响,都走在了全国地方社科院系统前列。

我们完全可以坚信,在现任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院职工一定会更加同心协力,不忘初心,再创辉煌!

在此,仅赋一“溜”,以示纪念:

日月如梭,四十即届;

人生苦短,事业常在;

初心不忘,斗志不懈;

坚持奋斗,幸福会来;

前程远大,辉煌必再!

                                             (作者为山东社科院原法学研究所所长)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