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彩88-官网学人风采
    
【追忆·纪念】丁尔纲:用毕生精力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
发布时间:2018-04-25 09:34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8年4月15日 第61期 阅读量:

悼念丁尔纲:用毕生精力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

□王立鹏

2018年2月4日,山东社会科学院原语言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丁尔纲停止了呼吸。噩耗传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茅盾研究会、山东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同仁无不惋惜。

我与丁尔纲相识并同事40余载,将其称为“用毕生精力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恰如其分,名副其实。理由是:

一、从1956年始,他还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时就发表论文,开始了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大学毕业之后先是在高校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与研究,后来调到山东社会科学院,一心扑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上,60余年专注于中国现代文学。二、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作家协会决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茅盾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为此专门成立了茅盾全集编辑室,主要倚重叶子铭、丁尔纲、查国华三人。由于叶、査都有教学任务,身为副组长的丁尔纲成为常驻茅盾全集编辑室的负责人。《茅盾全集》41卷于1984年至2000年出版,丁尔纲吃住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间堆满书刊的房间里,没有休息日,不分白天晚上,为《茅盾全集》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其间,他的妻子尚未调到济南,一个小儿子正在济南一处中学读书。丁尔纲无暇照顾儿子,偶尔回到济南也很少过问儿子的学习与生活,稍加安排一下就匆匆回到《茅盾全集》编辑室。三、丁尔纲所有的职务都与中国现代文学有关。他曾任包头师专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研究会、丁玲研究会的理事、常务理事或副会长,中国茅盾研究会主要发起人之一并历任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学会顾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等。四、在担任山东省政协第六、七届委员期间,丁尔纲所上交的提案全是有关繁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他曾提议成立山东省茅盾研究会。在他的推动下,山东省茅盾研究会真的成立了。他推田仲济为会长,自己谦为副会长,由此山东省的茅盾研究跨入全国先进行列。2001年3月,中国茅盾研究会同意接纳山东省茅盾研究会为中国茅盾研究会的团体会员。此前获此待遇的只有浙江省茅盾研究会和浙江省桐乡市茅盾研究会两家。五、按政策退休之后,丁尔纲仍痴迷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他根本就没有退休与在职的界限。据我粗略统计,他退休之后的研究成果约占他整个科研成果的三分之一。尤其是在去世前两年——2015年9月,出版了长达47余万字的“民间文化”巨著——《时代潮汐冲击下的文坛砥柱茅盾》上、下册。这部著述较之他以前的有关论著更加丰满、厚重。六、丁尔纲在重病住院期间,想的仍旧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在给朋友的电话中仍旧说起自己未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计划。

我与丁尔纲认识较早,且是先读其论文后认识其人的。那是在“文革”后期,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乡下担任教师。由于我是外语系毕业,当然应该教外语。但在那个特殊年代,我所学的外语被认为是与农业学大寨无关的课程,被迫改教语文。当时的语文课本,除了毛泽东诗词外,还有鲁迅、茅盾的作品。我的语文功底并不深厚,充其量不过是高中底子。我不得不认真备课。还好,学校里有图书馆,还订阅了《山东师院学报》之类的刊物。记不清是在哪个刊物上了,我读到一篇关于茅盾《农村三部曲》的论文。内容丰厚平实,比教师用的“参考书”上介绍得宽阔。论文从茅盾的家世、乌镇的风土人情到老通宝、多多头的人物分析,留给我的印象很深。作者的名字我当时就记住了:包头师专丁尔纲。

真正认识丁尔纲本人是在1982年6月。那一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40周年。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为庆祝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这一重大事件,决定在海口举行第二届研讨会。经山东师大蒋绥之教授介绍,我得以赴会。会议分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两个阶段。我那个小组的召集人是王瑶和马良春。小组讨论时,王瑶说他的话已在大会上“卖”完了,想听听同志们的发言,在讨论会之前要求每人自我介绍一下。那时大多数同志相互之间还不熟悉。由于我的座位离马良春最近,所以就从我开始自报家门。当我刚说完是来自山东社会科学院时,坐在我斜对面的一位身材魁梧的中年人忽然站起来,走近我,握住我的手:“我是丁尔纲,山东黄县人,咱们是老乡。”热情、豪爽,这就是丁尔纲给我的第一印象。会议期间,我到他住的房间访问了他。他询问了我的经历,还询问了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单位的科研队伍状况。

当时我并不知道他打探这些信息的用意,待我从海口回到济南接到他的一封信时才明白:原来他有意调到山东工作。当时他已经是副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这样的人才在任何单位都是香饽饽,离开包头师专谈何容易!当时我们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蒋捷夫正在北京、上海搜罗人才,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单位以安排妻子儿女农转非、住房优先等条件“挖”人。山东社会科学院向丁尔纲热情地敞开了大门。

不久,丁尔纲来信说调到山东社会科学院“意已决”,并在数日之后即来到济南。我领他见了时任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程湘清。他们是北大中文系的系友。程所长甚是高兴,希望丁尔纲耐心做包头师专方面的工作。

丁尔纲对济南并不熟悉,我领他游历了大明湖、趵突泉。在明净的湖面上,我们划着船,说起了家常。他说小时候读过两三年私塾,后来插班读新式小学,一个偶然的机会在一位语文教师那里得到了一本包括《春蚕》在内的新文学作品选本,老通宝这一人物形象引起他的共鸣。因为他的父亲被日寇杀害,全家衣食无着,母亲只好当佃户与变卖旧物养活幼小的儿女。“我和小伙伴都各自跟着大人下地干活。锄柄比我高,高粱玉米比锄柄高……一年下来,除了交租,只剩下烧柴和聊以充饥的麸皮谷糠”。

谈起调动工作的原因,丁尔纲说自己自幼爱好文学,参加工作20余年来教的、写的都是中国现代文学。其中他对茅盾的作品极感兴趣,心中有一个较为宏大的计划,目前在教学之余完成了一点点,要完成自己心目中的计划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在包头师专教学任务很重,很难抽出时间搞研究。山东社会科学院正符合他的心意。自己又是山东人,回故乡也是他1953年离开山东之后梦寐以求的愿望。

我把丁尔纲送上北去的火车,静等他的喜讯,但数月都无音讯,估计他在包头那边遇到了困难。直到大约一年多之后,我忽然收到他的电报,称“费尽口舌终于成行”,还借用杜甫的一首诗中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来抒发自己当时的心情。

丁尔纲不负众望,来到山东社会科学院之后就一心扑在科研上,30余年来收获颇丰。

茅盾研究成果在丁尔纲的研究论著中占据重要位置。除了数十篇论文外,尚有专著《茅盾作品浅论》《茅盾散文欣赏》《茅盾的艺术世界》《时代潮汐冲击下的文坛砥柱茅盾》《茅盾评传》《茅盾翰墨人生八十秋》《茅盾孔德沚》《茅盾人格》(与李庶长合著),编辑出版了《茅盾序跋集》《茅盾作品精选》,参与主持编辑《茅盾全集》(40卷本附集),负责校勘注释《茅盾全集》第11卷、第27卷,主持编辑中国茅盾研究会出版的论文集《茅盾研究论文选集》(上、下)、茅盾九十周年诞辰纪念论文集《茅盾与中外文化》《茅盾与二十世纪·纪念茅盾诞辰一百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等。丁尔纲为茅盾研究付出了很多汗水,中国茅盾研究会对他的劳动给予很高的评价。

2001年3月25日至29日,中国茅盾研究会在茅盾的故乡——浙江省桐乡市举行“茅盾逝世二十周年纪念活动暨第七届茅盾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期间,中国茅盾研究会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在茅盾学术研究方面作出成绩的专家学者进行隆重表彰。经评议,南京大学的叶子铭、山东社会科学院的丁尔纲、上海师范大学的邵伯周、东北师范大学的孙仲田、厦门大学的庄钟庆荣获“突出贡献奖”。获此殊荣的条件是:在茅盾学术研究方面出版3部以上、在国内卓有影响的专著。评委们一致认为,叶子铭、丁尔纲等5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代表着半个世纪以来茅盾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50年来在茅盾研究中起着示范作用。茅盾的独生子韦韬专程赶到桐乡市,走上发奖台,与获此殊荣的5位专家学者亲切握手,将中国茅盾研究会的获奖证书、奖品亲手发给他们。丁尔纲是其中较年轻的一位。他为40余年来的耕耘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激动不已。他在会上作了关于茅盾研究领域深层次的若干问题的发言,得到来自国内外200余名代表的高度评价。

难能可贵的是,获得以上殊荣之后,丁尔纲不仅没有停止脚步,而是更加勤奋、更加努力。这是他与另外4位获奖者的不同之处。此后他又陆续出版论著多种。特别是在2015年9月——去世前两年——出版了47万余字的《时代潮汐冲击下的文坛砥柱茅盾》,当时的丁尔纲已经是82岁高龄。从1955年在北大中文系读三年级时因实行“学年论文”制度所作的《试论吴荪甫》,次年在《处女地》第6期上发表《试论茅盾的〈农村三部曲〉》,到去世前发表的那部巨著,丁尔纲从事茅盾研究已经60余载。几十年专注于这一课题,而且不断获得重大成果,这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里是件奇迹。

在众多茅盾研究队伍中,丁尔纲不同于他人或者说高于他人的,至少有以下几处:

一、多角度、全方位论述

茅盾的文学生涯近80年。近几年又发现了他在植村小学读书时的“文课”。已出版的茅盾著述一千万余言,尚有未出版的“集外集”。其著述有小说、散文、评论、诗词,种类繁多。他还当过编辑,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茅盾研究会队伍多是高校教师,他们大多从某一个侧面对茅盾予以研究。时间、精力不允许他们对茅盾进行全面论述。而丁尔纲做到了,因为他有全面、多角度评述茅盾的时间与精力。尤其是来到山东社会科学院之后,他有可能将全部精力投入茅盾研究。他对茅盾的小说、散文、文论及其的神话、人格都有深入研究。他把茅盾的艺术世界析解为“生活道路论、理论批评论、主题人物论、典型提炼论、结构艺术论、茅盾研究论”六个方面,尤其醒目。

二、一只眼睛看国内,一只眼睛看国外,对华裔学者夏志清的批评。

夏志清于1961年出版了《中国现代小说史》。1971年出版增订本,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英文原著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中译本据增订本翻译,由香港友谊出版有限公司于1979年出版,不久即传入内地。夏志清的这部作品有明显政治错误。它反对革命文学,贬低鲁迅、茅盾等革命作家。

针对夏志清著作在我国学术界和文化界产生的不良影响,丁尔纲对其一评、再评,连续写出5篇论文予以批评。其中有一篇就是《评夏志清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茅盾专章》。丁尔纲对夏志清贬低茅盾,并不是一味愤怒,而是以学者的严谨治学态度,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坚持实事求是和客观公正原则,引用大量准确的史料,一方面驳斥了夏志清的错误乃至反动的观点,另一方面又充分肯定了夏志清某些新颖独到的见解。

三、茅盾研究集大成者——《茅盾评传》

经过长期准备,两易其稿,依据翔实可靠的资料,加上自己的人生体验和学术素养,丁尔纲写出一个真实的茅盾。这就是洋洋洒洒66.5万言的《茅盾评传》。

丁尔纲读懂了茅盾。只有读懂茅盾的人,才能写出这部《茅盾评传》。大约是在2003年春季,由中青年茅盾研究工作者参加的金华笔会上,韦韬也去了。他看到丁尔纲的这部著作后直言,“作者比我知道的事还多”。韦韬向来不避讳茅盾研究工作者对茅盾的著作思想研究比他了解的深,但直言“事”比他了解的多,据我所知尚属第一次。

丁尔纲所以能完成这部厚重的评传,不仅仅是因为他对茅盾的著述作了深入研究,还因为他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相当熟悉。他把茅盾置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长链上,俯瞰茅盾。这样就把茅盾看得更加准确、全面、立体。他在1980年就主编过《中国现代文学史》,参与《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中下三卷)的编撰。他在高校执教中国现代文学史二十余年。他对鲁迅、丁玲、臧克家以及新时期文艺思潮等均有广泛深入研究。这样,在他为茅盾立传时,其视野就不仅仅是“茅盾的世界”,而是“世界的茅盾”。

写好《茅盾评传》这一巨著的另一原因是丁尔纲细微的调查。作为《茅盾全集》编辑室副主任和审定稿三人小组成员,他对茅盾作品及有关史料有更多、更全面、更准确的把握。他还不止一次地采访茅盾的儿子韦韬、儿媳陈小曼以及孙女沈迈衡。他们分别向他提供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手稿、写作大纲、日记、照片等珍贵资料。这无疑有助于他对茅盾性格的准确把握。

丁尔纲逝世后,在他的写字台上摆满了书刊,那是他为撰写“丁玲、张爱玲比较研究”所准备的资料。稿纸已经铺开,钢笔已吸满墨汁,可惜没有完成。

丁尔纲走了,但他的著述还在,他在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茅盾研究领域的影响还在,而且会长时间存在。一位科学研究人员,只要能做到人虽去但著述影响尚在,也就足矣。

(作者系山东社科院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