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88-官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彩88-官网学人风采
    
【时评政论】赵延庆:抗战精神漫谈
发布时间:2017-08-23 16:10  作者: admin        来源: 《山东社会科学报道》2017年7月15日 第43期 阅读量:

爆发于80年前的中国全面抗战,其所以最后赢得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史上第一次完全胜利,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这种精神是五千年来中华文化优良传统、中华民族优秀品格的继承发展和新的升华,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从古代到近代形成了丰厚的爱国文化及崇高的民族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在其主要方面都与之一脉相承。岳飞、文天祥、陆秀夫、史可法、夏完淳等历代民族英雄坚决抵抗异族入侵、誓死不当亡国奴,表现出凛不可夺的民族自尊精神;孟子概括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策励着代代爱国志士不畏强暴,誓与敌人斗争到底。正是这种优秀的民族品格、民族精神,使中华民族累经艰厄而不隳。在空前残酷、惨烈的抗日战争期间,更升华为以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以及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为内容的抗战精神。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一笔无价的精神财富,值得炎黄子孙永远继承和弘扬。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一个时期,没有人提抗战精神,也很少提其他什么精神,但是抗战精神以及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切优良革命传统却自然无形地渗透着、影响着国家的社会生活,规范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由此而形成了良好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社会风尚。我国现在的经济水平、物质条件与那时不可同日而语,但社会风气反而不如当时。究其原因,虽然有改革中转轨转制所带来的难以避免的“阵痛”,但主要是社会成员特别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淡忘或丢掉了包括抗战精神在内的党的优良革命传统,丢掉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抗战精神的淡忘或消减也有一个客观原因。新中国建立半个世纪以来,虽然经历了抗美援朝、台海战事等几次局部战争,但都不是全国性的战争,难免产生天下太平的心态,而这是危险的。“居安思危”,历来是中华民族的警世格言。近年“台独”势力有增无减,未来以非和平方式统一台湾的可能性不能低估;印度军队竟然侵入与该国毫无关系的中国和不丹边界的中国一方,与中国军队对撞;美、日等国不断在南海、东海挑事、惹事,特别是日本右翼不承认对中国的侵略,否认南京大屠杀,参拜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执意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改变“自卫队”的性质,派军队到南海乃至印度洋搞所谓“军演”,等等。这些挑衅行为,引发“擦枪走火”甚至较大规模冲突都是有可能的。我们不能不预做战争准备。

现在讲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当然不是说马上就要再打一场反侵略战争,但是不能不树立忧患意识。民族精神的教育存在两种偏向,一是在抗战胜利或抗战中的某些重大事件周年纪念期间,大张旗鼓,过后则偃旗息鼓。一是教育的对象主要针对学生、广大青少年,但不少中年、甚至某些老年的所思所言所行与抗战精神相悖的现象并不罕见。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有些人对那些闪烁着抗战精神光芒的英雄壮举和高尚行为,不以为荣,反以为傻,或者认为别人的高尚行为都是作秀。这种是非不分、荣辱颠倒的现象成了“正常”的,反之倒是不正常的。那些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者,那些以权谋私、权钱交易、恣意贪腐的人也可能侈谈爱国主义、抗战精神,但他们是抗战精神的背叛者,是真正的害国者、祸国者。

反侵略战争、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固然需要发扬抗战精神,而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的伟大事业中,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抗战精神。

(作者为山东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原副所长、研究员)

编审: 凌琪      责任编辑: admin     
上一篇:
下一篇: